合肥市瑶海区六举提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准
一是以完善制度为抓手,统筹养老服务发展。先后出台《瑶海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细则》《瑶海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区、街、居各级职责任务及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要求等。积极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评办法,出台《关于推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的通知》等文件,并与13个街、镇、开发区签订运行目标责任书。各街居积极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相对稳定的服务队伍、活动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努力为社会力量承接养老服务创造条件。
二是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全面提高养老综合水平。除省级补贴外,按照市与区财政1:1配套给予中心站一次性建设补贴20万元,每年运营补贴2万元;对向社会组织、企业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每年再投入1万元购买服务补助,调动项目建设单位积极性。自2014年以来,投入社会养老服务设施达1100万元。市、区财政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为居家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和发放高龄津补贴。
三是以整合资源为手段,搭建共享服务平台。鼓励通过新建、改扩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盘活闲置资源。本着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融的原则,进行综合选址布点,规划社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计划与方案,优化配置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服务效果。
四是以探索创新为引领,扩大居家养老服务圈。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安徽省社家老年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积极推行“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养老服务“私人定制”,搭建12家社区大食堂和配送餐点,平均每日能够满足800人次老人餐饮等服务需求。试点探索“智慧养老”服务,在辖区临淮路社区成立全省首家社区“失能失智激活中心”,引入先进的健康养老模式,破解“医养结合”操作难点。
五是以社会组织为支持,激活专业服务潜在力。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如通过购买服务专业养老机构承接运管,推出以娱乐养老、文化养老、智慧养老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养老形式。截至目前,已有8个街道18个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推行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常态运营与管理,8家社会组织与企业积极参与,促进了“公共服务—老年人需求—产业发展”的供需对接。
六是以强化宣传为引导,浓厚养老服务氛围。借助人民网、《安徽日报》《合肥日报》《合肥晚报》等媒体,坚持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不断加强对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与多家媒体推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专题宣传活动,展示民生工程的良好形象。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