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蜀山区“六式”法打通民生工程服务“高速路”
蜀山区创新民生工程服务模式,坚持“一区一特色、一站一品牌”,在三里庵街道所辖六个社区和工作站试点推行“六式”工作法,着力打造民生工程服务“三里庵模式”,俯身铺设民生工程服务“高速路”。
一是推行“便捷式”服务。绩溪路社区实行AB岗工作制,保证高效正常办公,实现窗口服务无缝隙;投入4万余元,配套便民服务平台及其它方便群众办事的基础设施,悬挂服务窗口标牌、公示牌、告知单,工作人员戴工作牌亮身份,在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设立“民生工程”绿色通道。今年以来,社区累计接待群众现场咨询110余人次,为群众解答、办理民生工程事项34件。
二是推行“亲情式”服务。二里街社区以“群众所想、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为原则,根据群众专业特长组建民生工程志愿服务队,提供民生工程“面对面”邻里服务、“手拉手”特别帮扶等服务,得到群众欢迎和认可,极大提高群众对民生工程参与程度。今年以来,社区民生工程志愿服务队已组织开展民生文化娱乐、民生政策宣传、民生工程互助互帮等活动12场次。
三是推行“结对式”服务。杏林社区与安徽国购集团签订共建协议,常年开展结对共建,引导社会企业主动融入社区民生工程服务之中,并在企业中设立民生扶贫帮困、民生就业援助、民生政策等岗位,引导党员进社区带头宣传民生工程政策,组织企业党员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参加一支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帮助一个社区困难户、为社区办一件实事。
四是推行“网格式”服务。竹荫里社区积极打造1+N综合民生工程服务平台,依托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城市生活e站、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功能室,为居民提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民生工程项目。推进社区民生“网格化”布局,统一设计制作了14块网格地图和网格服务公示牌,将网格平面图、网格负责人信息以及相关部门监督电话在网格内上墙、上网,便于居民知晓、查询、联系和监督。
五是推行“上门式”服务。梅山路社区积极实施民生工程服务业务代办制,根据辖区老旧小区多、居民多的情况,指定2名业务代办员,为辖区行动不便的孤寡、高龄老人以及其他特殊群众提供民生工程业务代办服务。代办员配有信息卡,注明代办员的姓名、联系电话、邮箱、QQ号码和工作监督热线,方便群众随时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代办员。今年以来,社区累计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上门服务90余人次,代办民生工程服务业务140余人次。
六是推行“志愿式”服务。龙河路社区充分发挥辖区医院多、高校多的优势,积极开展医社合作、高社合作,从合作医院和高校征集具有专业优势和知识优势的志愿者,与社工、社区人员一起组建民生工程志愿者服务站,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牵头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民生政策宣传和民生服务活动,提供义务家教、义务劳动、义务维修、家庭义诊、科技服务、敬老助残、环保宣传、便民服务等多元化民生工程服务,建立民生工程服务群众新阵地。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