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宿州市七项机制推动民生工程政策落地生根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重新调整民生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实行牵头部门民生工程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市民生办每月召开一次民生工程联络员工作布置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每2个月在县区召开一次现场观摩调度分析会议,强化对民生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健全督查调度推进机制。市民生办不断完善民生工程考核办法,市直各部门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按季、按月、按旬排出工作时间计划表,对县区园区按月进行量化考核排名。树立问题导向,严格过程管控,联合效能办通过明察暗访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公开曝光,严肃问责处理。

  三是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坚持“民生工程,资金先行”民生财政理念,严格压?“三公经费”支出,新增财力、盘活存量资金优先用于民生工程支出,根据年度目标任务,组织开展资金需求量测算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安排到位。强化民生工程资金日常管理和监督,发挥民生工程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健全人大政协巡视评估机制。组织开展市县区人大政协巡视评估活动,邀请在宿省、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对各县区进行巡视评估。建立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制度,定期汇报民生工程进展情况,上门征求民生工程意见建议,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是健全舆论宣传机制。创新宣传方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民生工程,坚持民生工程宣传常态化。加大新闻媒体宣传频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平台广泛宣传民生政策及成果。全面推广运用“安徽民生工程”宣传标识。结合当前干部下基层活动,走村入户宣传民生工程,让民生政策家喻户晓。

  六是健全后续管养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模式,建立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管养资金多元投入渠道。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试点,各县区结合实际,选择社会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原则,完善建后管养运行机制和办法,推动建后工程形成长效机制。

  七是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市直各部门全面开展对2015年民生工程实施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市民生办委托中介机构选择部分关注度高的2015年民生工程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贯穿工程实施全过程,不断提高规范化实施水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