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六项措施保障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在阳光下运行
2015年,宣城市民生工程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注重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督导,压实县市区和市直牵头部门责任,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推进举措,创新实施方法,围绕民生工程责任落实、协调调度、资金保障、建后管养、政策宣传、公示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目标考核。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签订民生工程责任书,继续实行民生工程“一把手”负责制,继续将民生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不断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明确要求工程建设类项目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11月底前全面完成。各县市区也将民生工程纳入对乡镇、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严格做到责任明确、要求具体、奖惩分明,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民生工程的快速实施。宣州区采取日常督查和集中督查相结合、随机检查和暗访抽查相结合、全面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 “三结合”方式,加强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的督查督办。郎溪县围绕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把目标细化到主管分管,细化到季度月份,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协调调度。坚持谋划在先,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民生工程会商、走访制度,市财政局、市民生办负责人不定期分别到民生工程牵头单位进行走访、会商,听取意见,共同研究协调推进举措。强化问题导向,建立分层分级调度制度,市民生办在加强日常调度的同时,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带着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调度,今年以来市民生办不间断组织民生工程调度20余次,其中配合市直牵头部门分别对农村危桥加固改造、残疾人救助与康复、广电村村通等项目进行了重点调度。市政府不定期召开调度会,实行市直部门现场点评问题、县市区现场表态解决问题、民生办负责跟踪落实的形式,推动问题快速有效解决。为加快民生工程实施进度,还建立了民生工程约谈制度,对连续两个月进度滞后项目的牵头部门、项目进度缓慢的县市区适时进行约谈。宣州区33项民生工程实行“挂图作战”,即在实施过程中,排出“时间表”、绘出“路线图”,以更直观方式提示进展。宁国市将约谈情况及约谈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全市民生工程年度考核评级体系。泾县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落实民生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制,完善定期调度、点评通报、挂牌督办、行政约谈等推进机制。绩溪县政府分管负责人及时约谈工程进展缓慢项目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旌德县对实施进度较慢的工程类项目及时进行通报,做到月有报告,季有调度,年有评价。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民生办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民生工程协调推进格局。
三是严格资金保障,提升绩效水平。年初市政府在全市民生工程会议上明确要求,继续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33项民生工程需地方配套的,财政再困难也必须严格配套到位,坚决不留缺口。今年该市33项民生工程预计总投入35亿元,较去年增加2.9亿元,增长9.2%,其中市县财政配套7.2亿元,年初已全部配套到位。实行民生工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制度,民生工程项目资金拨付先于项目实施,先于其他项目。各地不断加强资金管理。宣州区开展财政所(分局)业务互查,重点检查民生工程资金发放和管理工作;郎溪县完善各项民生工程资金管理办法,严厉查处截留、挤占、挪用、冒领等行为。宣城市采取市县联动、交叉检查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美好乡村建设奖补等多项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各牵头部门也开展了多种形式资金项目评价,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限期解决。同时接受并完成了省对市开展的农村危房改造、新农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项民生工程的绩效评价。宁国市荣获“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县(市)”称号。
四是坚持建管并重,放大惠民效应。市政府坚持民生工程建设和管护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各县市区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健全完善民生工程建后管养长效机制的意见》,坚持民生工程管护经费筹措“四个一点”(财政投入一点、集体投入一点、群众投入一点、社会投入一点),建后管养资金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工程类项目财政投入的5%安排,并列入财政预算。据统计,2015年全市共安排建后管养资金8032万元,较上年增长15.4%。针对民生工程的不同属性,鼓励各地创新建后管养模式,建立管护基金,整合管护资源,放大惠民效应。大力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方式,解决部分民生工程管护问题,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引入社会资金,解决部分小型水厂供水能力不足问题,农村清洁工程全面推广“保洁服务外包”模式,将垃圾处理工作外包给企业。坚持项目管护重心下移的原则,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民生工程管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宣州区建设类民生工程共制定施行16项运行管护制度。郎溪县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后续管护,提高已建成项目的使用率。绩溪县做到项目的管护分级管理,明确专人专抓,确保工程发挥长效。宁国市将后期管护工作纳入民生工程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推进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机制健全和完善。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氛围。创新宣传方式,坚持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面上宣传和点上宣传相结合、传统方式宣传和新媒体宣传相结合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33项民生工程。宣州区组织开展“民生工程好新闻”评选;印制25万份民生工程宣传单册,组织基层入户宣传;宣州区计生部门还使用“微信”平台这一“互联网+”的模式加大计生民生工程的宣传力度。郎溪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民生工程征文活动。宁国市组织开展民生工程摄影图片征集活动。泾县开展“关注民生”大型电视宣传活动。绩溪电视台开展“民生工程进行时”专题。旌德县组织“千名干部进万家”活动加强面对面宣传。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民生工程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六是实行全面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制度,明确监督、宣传、巡视、评价等工作职责,全市共聘任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28名,其中省级特邀监督员2名,民生办与特邀监督员定期互通情况。建立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及反馈制度;市、县区人大每年开展视察民生工程活动,提出意见建议。完善基础数据库,强化民意调查。全面推行民生工程信息全程网上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民主权益和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提高民生工程工作的透明度。全面推广民生工程形象标识,严格注明时间,公开公示内容,让政府实施的每一项民生工程都在阳光下操作和运行。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