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安徽界首:挖掘财政潜能 助力经济发展

  组织财政收入是财政工作的第一任务,界首市财政局统筹各方力量,监管协调并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杠杆作用,努力创造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发展,为我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担保基金,保驾护航企业发展。充实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基金、下调担保费率、放大担保贷款比例、拓展合作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方式,为小微企业开启方便之门,着力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公司注册资本金1.95 亿元,成功撬动银行资金31.2亿元,为我市小微企业融入宝贵的发展资金。并以规范的管理方式、成熟的风险防控获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注资4500万元和工信部担保补助金210万元,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扩权改制,增资后的公司综合实力和担保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是助保基金,助力企业增信扩融。利用财政资金建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铺底金和企业缴纳对应数量的助保金共同作为增信手段,撬动银行信贷资金产生倍增效应,向“重点中小企业池”中企业发放贷款。预算安排4000万元分别在建行、中行、中银富登设立“助保金池”,累计为37家池内企业融资2.7亿元。助保金贷款业务有利于扩大银行授信规模,减少企业抵押物,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和银行风险。   

  三是风险补偿,引导银担倾斜政策。探索建立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担保贴费、奖励补贴等贷款奖补政策,调动银行对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的积极性。预算安排500万元作为金融机构风险补偿金,用于补偿金融机构因支持我市经济发展而形成的贷款损失;实行县域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当地奖励政策,年度目标完成后,按新增贷款额的0.1‰奖励;新增存贷比超过80%部分按5‰奖励。这些举措,倒逼金融机构改变“嫌贫爱富”的理念,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财政资金由“直接投入”向“间接引导”转变,发挥了导向和杠杆作用,还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实现了三方共赢。

  四是公款调存,激励银行适度竞争。建立财政“以存引贷”机制,在商业银行间竞争分配财政性存款,谁对我市企业支持大,谁就获得财政性存款多,积极协调市金融办加强对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和存贷比指标的考核,鼓励银行加大对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促使银行扩大经营范围,催生金融产品研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做到资金为我所用,服务为我先行。 

  五是盘活存量,力求资金最大效应。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对全市部门结余结转资金进行集中分类清理,基本支出结转结余资金下年度部门继续使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的,结转下年继续按原用途使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的或超过项目预算实施年度仍未使用的资金,全部纳入市级统筹使用,清理并上缴国库结余结转资金1.47亿元。盘活的资金统筹用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的领域,支持工业强市,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优先保障公共服务的需要,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清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认真执行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

  六是“整贷直发”,支持万众自主创业。财政向银行存入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银行“整体承贷,直接发放”,按1:5比例倍增,自主为符合政策的创业者发放贷款,无需担保机构另行担保,借款人不需支付任何利息,由财政全额负担。贷款金额5-10万元,贷款期限2年,优先满足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工等自主创业的贷款需求。2015年已累计发放贷款4638万元,近千人实现了创业或再就业。

  七是金融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预算安排金融改革创新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增量贷款奖补、征信体系建设、企业改制上市补助、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坚持协同推进、服务发展、防范风险的原则,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落实扶持金融政策,有效缓解贷款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增强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争2015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长20%以上,新增贷款20亿元以上,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超50%,新增存贷比超65%,“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企业10家以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