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一是主动作为,加强组织协调推动。成立了滁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理赔办。制定了《滁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办法》,同时分季度详细安排各阶段的工作。同相关部门不定期进行会商,加大对会商结果的运用,督促相关部门及保险经办机构及时开展相关工作。为加快理赔进度,改变以前集中赔付的做法,早谋划,早部署,见灾即赔。针对2013年夏天遭遇高温干旱的情况,滁州市启动了预赔程序,实现快速理赔。2013年9月中旬,就将全市368名重灾农户的预赔资金420万元打卡到户,创五年来理赔速度之最,为受灾农户及时恢复灾后生产起到了很好地保障作用。
二是完善体系,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厅规定的最高限额划转保险工作经费,目前滁州市成立了6个支公司,1个南谯服务部和1个凤阳小岗村营销服务部;全市103个乡镇全部设立了三农服务站,统一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照相机、传真机、打印机、验钞机和电动车;1082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点,全市共有1310名兼职协保员、22名专职协保员和90名驻点员,农业保险服务网络已实现市、县、乡、村4级全覆盖,做到了“网络连成片,服务面对面”。
三是多管齐下,加强宣传引导力度。制定宣传方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达到眼前有物、耳边有声、上门有讲、询问有答的效果。开设了《滁州市民生工程信息网》,宣传政策,展示进度,反映问题,交流经验。利用QQ群等网络平台,在群中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布置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电视滚动字幕告知承保、理赔工作进展。部分县(市、区)在电视台频道开辟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题栏目,讲解农业保险政策。各地还利用逢集、庙会、纳凉晚会、文艺调演等方式宣传农业保险。同时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服务和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台宣传、发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防灾知识,提升农民的种、养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赔付压力。加大对乡镇政府干部、财政所、协保员等工作人员的培训,国元保险公司也加强了协保员的培训,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业务能力。
四是及时监督,加强承保理赔规范操作。对各地承保、理赔过程是否规范、工作原则和工作要求是否落实、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结果进行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督促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做好服务工作,各地开展了大量的走访、回访活动,充分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业保险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五是资金保障,加强保费补贴资金筹集管理。及时、足额地将本级配套资金列入预算,补贴资金到位率100%。每季度末,各地在严格审核保险保单和农户缴费收据的前提下,根据保险进度,将匹配资金汇入市级“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市级财政在审核了各地及保险经办机构上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资金匹配申请表》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单签订明细表》后,及时将保险补贴资金拨付到保险经办机构。2013年,我市预计市县级补贴资金2169万元,实际到位补贴资金2696万元,到位率124%。
2013年,滁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种植业承保数为1047.7万亩,与年初预计种植面积1093万亩相比,参保率为96%,养殖业承保数为16.9万头,与年初预计存栏数14.5万头相比,参保率为116%。实现保费收入1.7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补贴1.15亿元,市县补贴0.24亿元,为农户提供了32亿元的风险保障。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