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加推民生工程建设
今年以来,宁国市在实施民生工程中严格落实责任,加强资金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创新管养机制,全力以赴抓好民生工程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在协调推进上取得新进展,在长效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逐步建立“市乡联动、横向互动、纵向推动”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财政牵头协调、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民生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目标管理。建立民生工程“绿色通道”、实施情况通报、报表和信息报送制度,并对民生工程建设档案归档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真正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同时,实行“单月点评、双月调度”工作制度,及时分析解决民生工程工作推进中的疑点和难点,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资金调度。进一步完善民生工程预算编制,调整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民生工程本级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在民生工程实施过程中,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理念,按照“三个优先”和“三个快于”,统筹抓好资金配套、拨付与管理。有力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了公益性建设项目强力实施。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与电视台、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宣传活动。在《宁国新闻》《宁国广播电台》开设“民生直通车”栏目,除常规报道外,每月初对上月的工作进度进行跟踪总结报道。在《宁国传媒网》开设民生工程专栏,全面报道民生工程推进情况。制订了民生工程工作宣传方案,印发了工作手册,细化了各项宣传措施,确保宣传深入、到位,不留死角。结合“访代表委员、答建议提案、汇民智民声”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生工程大家谈”活动。努力提高了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切实扩大社会影响力,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和支持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
五是加强建后管护。为使工程类项目充分发挥长久效益,针对民生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开展了积极探索,进行了大胆实践。结合民生项目实际,从加大资金投入、统一整合项目、逐步推行市场化运行等多个方面,逐步健全民生工程的建后管护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后续管护的责任主体,严防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同时,大胆探索各种管护方式,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筹措管护资金,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自主、市场调节的工作格局。
六是加强督促检查。制定《宁国市2012年民生工程督查工作方案》,按照“年有目标、季有任务、月有计划、周有安排”的要求排定工作计划,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牵头联合开展综合和专项督查。为切实加大督查力度,今年该市还聘请了57名民生工程义务监督员,深入宣传民生工程政策和意义,参与民生工程实施的全程监督,反映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并督促解决。
发布日期:2012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