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安徽五河:在不断改革中阔步前行

  多年来,五河县财政部门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发展财政经济的新思路,财政面貌发生可喜变化,财政工作取得辉煌成就。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25161万元,有效保障了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间,全县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构建公共财政管理框架体系的目标,由浅到深地推进了各项财政管理改革,财政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方向不断迈出新步伐。

  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2000年,五河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相继出台了调整农业税计税常产、计税土地面积、农业特产税征收等政策和一系列配套改革办法,多次组织开展农村税费改革督查工作,开展了并村、并校、并事业单位、并乡镇和乡镇机构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四并四改”工作。对农村中小学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实行最高限额和“一费制”收费办法,进一步加强涉农收费管理。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了减轻农民负担保障机制,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公共财政改革不断深入。1999,五河县开始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逐步实行“预算统编(部门预算),国库统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会计统配,采购统办”。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在财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一着激活全盘棋”的财政综合效应。改革两年全县共节约和压缩支出2100多万元,还消化了历年的欠发工资2600万元。其中,2000年县直统管的117户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下降8%,实际节支543万元;2001年县直统管的130户行政事业经费实际节支853万元。此外,通过会计统配,全县共减少会计岗位332个,全年可节约财政开支300多万元。

  部门预算改革扎实开展。2000年,五河县全面启动部门预算改革,一是制定合理支出定额标准,实行总量控制,对各单位的经费支出用途进行限定,从源头上杜绝了各单位间在福利和公用经费开支上的差距;二是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摸清各单位家底;三是认真核定单位人员编制和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对超标项目坚决不予安排、做到了“公正、公开、公平”,保证了部门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2007年,全区顺利实施了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使部门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明显提高。

  “乡财县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作为省确定的试点县之一, 2003年9月底,五河县撤消了乡镇原有的各类帐户109个,将乡镇账户资金余额130余万元全部划入县财政“清理专户”后再分门别类核算、拨付、使用。同时,将县对乡镇的财政体制定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定额上解或补助,超收留成,短收不补。“乡财县管”的实施,提高了乡镇增收积极性,规范了乡镇财政支出标准,调整了乡镇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推进。为了将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五河县专门组织人员对各乡镇上报的种粮大户和承包国有农场的实际种粮面积进行了认真核实,对涉农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存折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2004年,全县开始对粮食直补采用“一卡通”发放,后来逐步推进,现在已基本实现对所有涉农补助资金采用“一卡通”发放。“一卡通”制度的实施,杜绝了挤占、挪用、截留涉农补贴资金现象,确保了补贴发放的公开、公平、公正。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