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贯彻积极财政政策 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当前我省经济财政形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安徽省财政总收入虽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增幅有所放缓。特别是20092月份,全省财政收入105.7亿元,增长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9亿元,增长5.6%,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非税收入、耕地占用税成为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税收收入增幅下降明显,企业所得税下降达到50%。2月份,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加大重点项目支出力度以及实施28项民生工程,财政支出157.8亿元,增长51.5%。

  从今年前两个月财政运行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扩大,财政增速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另一方面,政策性减收因素对财政增收带来较大影响,特别是我省有色、钢铁、电力等传统产业和资源性产业效益回落,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积极作为,及时采取系列应对举措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复杂局势影响,省财政厅充分发挥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职能,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抢抓机遇,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认真分析经济运行态势,主动当好参谋助手。为摸清金融危机对我省工业企业和农业发展的影响,派出多个调研小组分赴全省17个市开展“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调研活动,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集中体现在《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皖政[2008]89)、《关于贯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实施意见》(皖发[2008]22)、《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皖发[2008]23)等省委省政府文件中。

  (二)加快培育崛起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2008年起每年安排6亿元,专项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安排皖北三市六县发展扶持资金3.2亿元,支持皖北及沿淮地区加快发展。三是积极推动“省会经济圈”建设,加快启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培育崛起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安排专项资金,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是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25亿元支持市县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二是省信用担保集团与10家市县担保机构新建立了再担保合作关系,担保体系成员达到48家。全年担保再担保额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4亿元,增长49.5%,较好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取消和停征1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少收费13.8亿元,显著减轻了企业负担。四是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五是消化粮食政策性挂账。经省政府同意,从2007年起地方负担利息部分全部由省财政承担,我省第二轮粮食政策性挂账余额为80亿元,省财政每年安排贴息资金近3亿元,显著减轻了全省粮食购销企业负担。

  (四)着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全省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补贴农民资金109亿元,农民人均受益200多元。二是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制定《安徽省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向各市县预拨补贴资金7200万元,要求县级财政部门建立直补资金台帐,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截至222日,全省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4963台套,销售金额7517万元,位居第二批试点省份第1位。预计全年拉动农村消费2030亿元,财政补贴约3亿元。三是大力支持外贸发展,积极扩大出口。2008年第4季度进出口增量每美元奖励2分钱,完成全年进出口总额200亿美元目标任务后的超额部分,每美元奖励3分钱;2009年增加促进外贸专项资金1亿元。

  三、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情况

  2008年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中,我省共获得45.3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下拨38.28亿元、相关部委拨付京沪高铁等投资7.03亿元。

  (一)中央投资分解下达情况根据中央扩大内需投资计划和预算指标,省财政积极做好拨付项目资金的基础工作,并按照一事一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力争做到资金拨付“文不过夜”和“零工作日”,在保障重大项目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资金调度,简化拨付程序,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截至20081220日,中央财政下达我省的扩大内需投资38.28亿元全部下达到有关市县和建设单位。

  (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2008年底中央下达我省扩大内需项目45.31亿元投资中,共需我省安排配套资金64.35亿元,(其中:地方政府配套37.38亿元、企业自筹等其他渠道安排26.97亿元)。从项目类型看,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民生工程类项目、其他公益性项目、为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的项目。从目前情况看,我省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中,第一类民生工程类项目配套资金22.3亿元已全部列入各级财政部门预算,资金正在拨付过程中;第二类其他公益性项目配套资金总额为17.2亿元,其中各级政府需配套15.6亿元,由于我省财力有限,加之2009年预算盘子四季度已初步安排到位,配套资金除从现有专项资金调剂安排外,尚存在一定硬缺口,需要从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中统筹考虑;第三类项目配套资金24.8亿元主要由企业法人筹集。据统计,截止2009210日,我省中央扩大内需项目投资地方政府配套资金37.38亿元已落实24.85亿元;企业自筹等其他渠道安排26.97亿元已落实25.96亿元。

  (三)公益性项目减免配套情况2008年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中,中央提高了农村饮水、病险水库等投资项目的补助比例和标准。本着让利于市县的原则,我省将中央提标资金全部用于减少市县配套或提高项目建设标准,省级既定的配套资金不减少。2009年,对国家安排我省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我省将认真落实中央政策,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

  (四)中央代理发行地方债券情况2009年,财政部将代理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对财政部代理我省发行的地方债券资金,我省将按照要求,一是严格资金使用方向,将债券资金主要安排用于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难以吸引社会投资的公益性项目,严格控制安排用于能够通过市场化行为筹资的投资项目,不安排用于经常性项目;二是规范债券资金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券收支将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及时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按法定程序报批;三是切实履行还款责任,统筹安排地区综合财力,提前制定还款计划,及时向财政部上缴地方政府债券本息、发行费等资金,积极落实还款资金来源,按时足额偿还债券本金和利息。

  (五)资金管理情况。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一是实行专户管理,对中央投资及省、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确保资金安全完整。二是严格资金监管,研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与跟踪问效,杜绝滞拨、截留、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跟踪问效,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切实提高项目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项目总体进展情况从目前情况看,我省的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截止20091月底,我省实际完成扩大内需项目投资38.2亿元,占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投资总额109.66亿元的34.8%。受冬季气候影响,截止到上年底,我省的2990个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已开工1622个。在当前气温逐步回升后,其余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