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农村土地流转步入良性循环
近年来,桐城市通过政府引导、搭建流转平台、优化流转环境,农村土地流转步入良性循环轨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一、积极鼓励和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从2001起,桐城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遏制土地抛荒,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文件,一是鼓励农村能人和农业技术干部牵头兴办或领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设立种田能手奖,奖励规模经营者;三是对招标承包农村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适当降低起标点;四是财政、信用社、农技、粮食等部门和所在村组积极提供良好的生产和服务环境。通过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的能人、经济组织、开发商进行各种形式的农业开发和规模经营。
二、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在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下,加强宣传和引导,坚持多做思想工作,严禁发包方强行收回承包地或强行实施反租倒包,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合法权益。
三、大力优化农村土地流转环境。一是积极搭建流转平台。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鼓励乡村组织积极参与,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供需信息,协调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二是及时落实补贴政策。按照各类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的政策精神,及时调整补贴资料、落实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主动提供专业指导。协调财政、农业、粮食等部门专业优势,主动加强土地流转过程中合同签订和履行的指导和监督,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加强对规模经营户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产品销售服务。
四、积极稳妥调处仲裁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该市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建立仲裁庭,培训专兼职仲裁人员,开展规范的仲裁活动,及时解决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
五、土地流转呈全面发展态势。从流转规模上看,大面积流转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多;从流转期限来看,短、中、长期不同期限的流转合同相互补充;从流转土地的用途来看,主要用于从事企业原料生产、近郊花卉蔬菜种植以及大规模粮食生产;从流转形式来看,主要有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反租倒包和拍卖经营权等形式。2007年,桐城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7464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8%,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到72795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6%,全市土地流转呈现出旺盛的全面发展势头。
(桐城市财政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