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合肥市积极加大财政投入 促进教育优先均衡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以提高财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为抓手,积极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建立稳定教育投入增长机制,为全市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财力保障。2006-2008年市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9.1亿元(包括财力、城市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超过“十五”期间投入总量,增幅达13.7%。

  二、抓住民生工程契机,积极推动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及时出台《合肥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20072008年,及时下拨由市级财政承担的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杂费2821万元、2852万元以及三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133所,惠及学生 53万多人。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中小学教育布局。一是发挥优质学校辐射作用,将四所传统优质名校整体迁入滨湖新区、政务文化新区。截至目前,共投入四所学校基建及设备购置经费2.5亿元;二是支持33所新建小区配套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07年累计投入1785万元,采取“整体迁入”、“名校办分校”等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建设。2006-2008年累计投入1890万元支持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购置等,创新投入方式,自2008年起设立农村中小学建设专项奖补资金,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不低于1500万元的以奖代补资金,根据各县工作实绩,实施以奖代补,鼓励各县加快农村中小学建设。

  四、全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层次。一是大力支持职教基地建设。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分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职教基地建设;二是建立稳定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2003-2006年,每年按照不低于城市教育费附加20%的比例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2007年按不低于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2005-200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职业教育“三重”建设(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和重点实训基地),2008年增加到400万元;三是积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2006年出台《合肥市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认真落实中央及省财政下达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金;2007年发放助学金3162万元,惠及学生40597人;2008年春季学期发放助学金2581.9万元,惠及学生34515人。

  五、关怀弱势群体子女教育,促进全市教育公共化。一是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对合肥首个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进行整体改造(目前该校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享受与城市户口学生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2005-2007年累计投入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经费4000万元支持薄弱学校和农民工定点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07年,该市农民工定点学校扩大到70所,占全省同类学校1/5,在校农民工子女达到13000人;二是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在部门预算中安排特教补助经费,对特殊教育学生按照初中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给予补助,2007年,市区及城镇适龄“三类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到92%以上;三是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拨付专款用于支持所属三县民族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全面完成民族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网建设;累计投入1680万元扩大援藏办学规模,每年安排藏班补助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学习和生活补助。

  (合肥市财政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