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安徽省2007年涉农补贴政策执行情况

  1、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执行情况。2007年,全省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总额为8.89亿元,比上年增加0.24亿元,粮食直接补贴资金总额占我省粮食风险基金(17.29亿元)比例达51.4%。在粮食直接补贴资金中切块安排2163万元资金,对种粮面积达100亩的种粮大户按照每亩10元标准增加粮食直接补贴;在粮食直接补贴资金中切块安排4900万元资金,对小麦、稻谷良种良法示范户进行补贴。从2006年起,我省全面实行了财政涉农补贴“一卡式”发放制度,确保补贴足额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

  2、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政策执行情况。2007年全省农资综合直补总额165442万元,亩均补贴水平约22元,补贴资金于2007626日全部拨付到各市、县(区)财政局。20079月底前,已全部通过财政涉农补贴专用存折发放到农民手中。

  3、退耕还林粮食补助政策执行情况。2007年底,国家共下达我省退耕地造林任务314万亩。其中生态林面积305.5万亩、经济林面积8.5万亩。2007年中央财政共拨付我省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61728万元。全省按照中央政策规定,已通过财政涉农补贴专用存折将退耕还林粮食补助资金发放到退耕户手中。

  4、全面实施能繁母猪补贴政策。中央财政补贴安徽省资金4867万元下达后,省财政紧急追加预算,落实配套资金2271万元,并迅速将能繁母猪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5、加快促进奶牛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起,安徽省财政每年安排奶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规模饲养和新增加的良种奶牛给予补贴。

  6、加快落实油菜良种补贴工作。2007年,国家实行油菜良种补贴政策,对我省油菜主产区种油农民每亩补贴10元,预拨面积1370万亩,补贴资金13700万元。主要用于淮河以南油菜主产地区,安徽省已于2007年底前通过 “一卡通”方式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

  7、水稻良种补贴落实到位。2007年,中央财政继续按水稻种植实际面积给予补贴。中央财政先行按照2006年的核实面积和补贴资金预拨安徽省早稻和中稻良种补贴资金43740万元, 安徽省于5月底已将中央财政预拨的水稻良种补贴资金 “一卡通”支付到农户。

  8、小麦良种补贴省级统一招标采购。2007年,全省承担实施国家小麦良种补贴项目1100万亩,补贴资金1.1亿元。由小麦主产区的32个县(市、区)和3个农场实施。此项资金省财政已于20077月底拨付到县级财政,各县级财政按照实际供种量与供种企业结算补贴资金。

  9、棉花良种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国家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全省补贴项目具体落实在沿江和淮北优势棉区的9个棉花主产县(区)。此项资金省财政已于4月底拨付到市、县财政。

  10、测土配方施肥面逐步扩大。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全省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4550万元,省财政配套安排200万元,项目实施覆盖64个县。此项资金已于5月底拨付到项目县。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成效显著:初步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推广为主体、科研为支撑、企业为载体、农民为对象的“五位一体”的科学施肥体系亩均节省化肥折纯2.36公斤,共减少不合理用肥8.6万吨;亩均增产粮食34.5公斤,总增产125.67万吨;亩均节本增效49.69元,累计节本增效18亿元。

  11、农机具购置补贴投入力度加大。2007年中央财政追加安排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000万元,省财政配套安排1000万元资金。中央和省财政农机具配置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拉动农民购置农机具资金31390.996万元,补贴农民购买农机22249台。

  1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关工程扎实开展。2007,全省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30万人。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8250万元。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共开展培训31.62万人,超额完成任务,实现转移28.72万人,转移率92%。

  13、切实落实森林生态保护政策。2007年,全省争取到中央财政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资金6282万元,进一步巩固314.11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全省现已确定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1686.85万亩,中央财政拨付我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8434万元;确定省级公益林804.66万亩,省财政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4221万元,用于省级公益林的补偿。

  14、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共安排免杂费资金18.52亿元(不含提高公用经费补助),免费教科书资金4.41亿元,补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近3000万元。

  15、农村低保工作。2007年,省政府决定,将安徽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过渡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纳入十二项民生工程。截止2007年底,全省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41.8人,分批发放低保资金5.47亿元。

  16、农村五保工作。2007年,省级财政按照人年均850元的标准,安排五保供养补助资金3.82亿元,由省级财政补助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为45.7万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率和农村“五保老人之家”集中居住率合计约为15%,比2006年提高近3.6个百分点。

  17、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我省从2005年全面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2006年全面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2007年,根据省政府十二项民生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的水平,对医疗救助方式和医疗救助办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一是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缩小人为的城乡差距,突出维护农村特困群众的医疗卫生权利;二是倡导“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将城乡低保边缘困难人群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以逐步扩大救助覆盖面;三是简化救助程序,全面取消起付线;四是规定了具体的审核审批时间,提高医疗救助工作的时效性。2007,全省救助资金总量从2004年的1663万元,提高到了18570万元,增长了11.2倍;救助人次从2004年的151294人次,提高到了956564人次,增长了6.3倍,全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初显成效。

  18、灾后重建工作。全省完成因灾倒房重建4.91万户、11.27万间,共投入建房资金4.58亿元。

  19、冬春生活安排工作。冬春期间全省需救济人口95.5万户、248.4万人,需救济粮食3.12亿斤,需救济棉被31.2万人、27.9万床。省财政于20071224日下拨冬令救灾款7000万元。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