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专员办“三纵三横” 编牢非税收入检查大网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24日
2016年11月24日 来源:重庆专员办
近期,重庆专员办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开展非税收入检查,关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以下简称土地有偿使用费)、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的管理和收缴情况,以《预算法》为纲领,以财经纪律为准则,以内控制度为重点,以政策法规为准绳,强化“四个意识”,推进作风建设,发扬“筛子”精神,逐宗逐项筛查批地和出让档案。按照“精简、精准,针对性更强”的要求,为提高检查效率,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三纵三横”检查方法,深入基层、务求实效、全力以赴开展检查工作,力求将各层级违反收缴程序,出现的应征未征、应征少征、拖欠少缴等问题查深查透查实。
一、以非税收入管理的全链条为切入点,实施“三个纵向”检查
(一)政策的纵向执行。非税收入的管理政策性极强,尤其是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相关政策,颁布时间早,执行期限长,历经多次调整、补充、完善。检查组严格落实财政部做好查前调查的要求,充分收集中央、地方的管理政策,逐章逐条进行梳理,及时整理疑难问题向财政部相关司局请示,持续更新内部工作指引,统一检查口径和定性依据。进一步关注中央对政策的调整,地方对政策的执行流程,由上至下,摸清政策执行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蛛丝马迹。
(二)指标的纵向把控。基于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制度,中央一方面严控新增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另一方面对矿产资源进行统一勘探,并对储量动态监测。据此,检查组仔细清理检查期间的新增用地规划界限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整体把握计划指标和储量范围的控制情况,关注违规批用、超规批地、越界采矿等问题。进一步核实增减挂钩、拆旧建新、地票交易引起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减免情况,追踪以复垦为基础的相关减免指标在“基层形成、市内交易、区县使用”的全过程,重点关注违规减免等问题。
(三)资金的纵向流动。非税收入资金足额、及时收缴进入国库,一贯是监管的重点,关系着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政策的落实到位。检查组积极协调人民银行获取区县财政局和项目单位的缴库金额、级次和时间,掌握资金流从地方缴纳或调库至中央的全过程,通过核对土地使用费缴款通知书和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应收台账,查明应缴未缴、拖欠少缴等问题。
二、以非税收入执收的关键点为突破口,开展“三个横向”检查
(一)项目的横向管控。执收单位对新增建设用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使用均按项目管理,以要件核对方式审批项目。检查组充分获取批复项目的请示、意见、招标、合同、许可证等相关资料,逐宗筛查,逐笔复核,逐一查阅,关注项目是否实际执行到位,新增建设用地是否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采矿企业是否存在停产等情况,紧盯多次催缴未果和以欠条冲抵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区县通过复垦形成地票交易指标的调查,深入基层,实地勘查复垦项目,关注复垦质量、复垦过程、复垦补偿是否到位,核对问题项目涉及指标的落地使用情况,按照“增减挂钩”的原则,查实应补缴的土地有偿使用费。
(二)票据的横向流转。财政部门印制、国土部门开具、银行国库收缴非税收入的相关票据构成了收缴流程主要的控制点,检查组仔细甄别、认真梳理,一方面以区县财政部门填制的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更正调库通知书,追查至相关财政非税专户的缴库书,再清理出一般缴款书的实缴单位,警惕费用转嫁问题;另一方面就执收部门开具的矿产资源专项收入一般缴款书,分别核实资金缴入财政专户和国库账户的金额和时间,清理出缓缴、挤占、截留和挪用等问题。
(三)信息的横向核对。检查组综合对政策的理解、指标的控制、资金的缴库、项目的落实以及票据的审核,以项目为基础,梳理出执收流程中各环节的关键信息,提取时间、金额、面积、行政区域、开采量、价格、矿种等重要数据,分别制成针对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专项收入的检查表格,统一工作要求,统一检查程序,逐项逐条录入信息,全面反映各类问题。一是边记录、边思考,关注个性问题,认真听取被检查单位意见,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二是比对国土部门、财政部门和国库的信息差异,揭示共性问题,整理归纳出包括未交先批,先批后交,违规欠缴等问题,确保定性准确,不偏不倚。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大数据”思维,追本溯源,标本兼治,提出完善程序、提高政策效果的建议,建立健全非税收入收缴政策的长效机制。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