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财经视点>中国财经报

做强特色产业 扮靓田园乡村
——财政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纪实

2021年7月16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这里以前是一个倒塌的猪棚,杂草丛生。”在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枫坑村,村民潘灿辉指着一处新建的党建文化长廊说。

  这样的蜕变,在枫坑村还有不少。村里泥泞的黄泥路修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各自然村都建设了健身场所,装上了健身器材;以前的臭水塘不见了,整修后的新池塘干净清澈,四周还筑有栏杆……

  作为广东省省定贫困村之一,随着2019年末顺利“摘帽”,枫坑村和众多贫困村一样,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两年来,各地财政部门聚焦乡村振兴薄弱环节,着力健全投入保障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支持方式,加强资金监管,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大投入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

  在枫坑村种植基地,大棚内一株株山苏葱绿光亮,长势喜人。

  三坑镇党委副书记朱炳坚介绍,山苏是一种蕨类植物,株形呈漏斗状或鸟巢状,老叶能制成茶叶,嫩叶是可口的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预防高血压、糖尿病有良好功效。基地目前种植山苏40亩,五六年后进入丰产期,每亩每天能收割3斤,每年约200天都能采摘,目前市场价格每斤30元。这样一算,每亩地一年产值就有1.8万元左右。此外,基地还种有桑果、白菜、豆角、番薯等农作物。

  “基地的落户发展带动了当地村民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村民在基地打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朱炳坚介绍道。

  枫坑村是清远市打造的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行政村之一。样板区共26平方公里,涉及安庆、葵背、枫坑3个行政村,目前有通过流转而来的土地约7700亩。一条长约10公里的乡村振兴精品路线——产业路,将3个村的56个村小组串联起来。

  样板区设有几个不同主题的分片区。

  由枫坑村打造的新农村生活主题片区正在进行6个特色村及4个示范村建设,已发展种植户200余户,参与种植加工人数达到1000多人。

  葵背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将产业发展定位于休闲养生、娱乐游玩,打造生态栖息佳地。20个村小组共整合流转2820亩左右低效、闲置的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目前,该村已成功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两个大型民宿项目,总投资超5000万元。

  安庆村重点推进乡村亲子度假主题片区建设。立足农业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已建成三大核心项目,并配有乡村记忆馆、特色精品民宿等项目。

  据介绍,清远市样板区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1.18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0%。

  据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姚露介绍,今年是“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之年,该厅通过构建稳定投入、资金筹措、统筹整合、资金直达、绩效管理等机制,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

  “今年全省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约1200亿元,省财政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资金达123.2亿元,较去年投入脱贫攻坚的资金进一步增长。此外,今年省级统筹整合涉农转移支付资金260亿元,资金已全部下达市县。”姚露说。

  推进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是保障。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专门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达到1561亿元,比去年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了100亿元,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保持稳定。

  创新方式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过渡期内,中央财政支持脱贫县继续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要求将支持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

  在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镇的菊花高科技产业园,色彩斑斓的菊花竞相开放、赏心悦目,各种以菊花为主题的商品琳琅满目,游客纷至沓来。

  产业园占地面积1300亩,园内培育展示的菊花品种达2400种左右,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菊花种质基因库。

  黄土岗镇镇长林来澍告诉记者,麻城菊花历史悠久。近年来,黄土岗镇用好用活财政扶贫资金,共统筹整合各类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大力发展菊花种植、加工等特色产业,将菊花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强村富民等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产业脱贫之路。

  2015年12月,大自然菊业公司与麻城签约,投资1.6亿元建设菊花产业园。园内配建菊花育苗工厂、菊花加工生产车间、菊花加工烤房,菊花工厂化加工率达50%。目前,该公司已研发生产800多种菊花产品,除在特色门店销售外,还通过电商销往全国。

  在菊花产业园的带动下,黄土岗镇建成南起土城村、北至朱家河村、涵盖14个村的菊花产业带,沿线种植菊花约3万亩。

  一朵小菊花,美了乡村,富了村民,醉了游人。

  2020年,黄土岗镇菊花产业总产值达4亿元,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1.2万户菊农增收致富。

  麻城市财政局局长鲍斌介绍,麻城市在福田河、黄土岗等8个乡镇推广福白菊种植,形成了百里菊花产业带,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干花6000吨,系列总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带动5000余户脱贫户稳定增收。

  2021年,麻城市计划统筹整合资金8.3亿元,用于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其中1.3亿元用于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目前,在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下,长期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地区的麻城形成了菊花、油茶、板栗、蔬菜等几大产业带。

  湖北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靳炜峰表示,今年以来,湖北财政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发展。2021年至2025年,省财政将每年安排5亿元,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将每年统筹资金5亿元,重点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为农业产业“补链”“强链”。

  通过财政资金吸引和撬动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成为不少地区的共同做法。

  姚露介绍,广东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用好地方政府债券、PPP等资金渠道,完善农业基金、农业信贷担保、农业保险等政策,推行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使用方式,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同时,继续推进全农口部门资金统筹整合,增强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陕西省积极拓宽投入渠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跨省域补充耕地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筹集资金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乡村振兴,并指导各地通过地方政府债券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因地制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4月,财政部等11部门发文要求,脱贫攻坚过渡期内,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在保持投入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向脱贫县倾斜。

  2020年2月,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实现脱贫摘帽,58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今年以来,耀州区立足脱贫攻坚打下的特色产业基础,突岀在扩规模、优品质、延链条上下功夫,加快构建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走进耀州区庙湾镇蔡河村香菇基地,道路旁一排排黑色大棚引人注目。大棚内,工人们正在摘香菇,采摘、分选、装筐、搬运,一派繁忙景象。

  蔡河村香菇基地是庙湾镇最大的种植示范基地,由铜川市德祥实业有限公司托管经营,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2191万元,其中财政涉农整合资金1955.5万元。基地建有种植大棚238座,并配建分选及烘干车间和3座冷库。

  目前,该基地香菇菌棒已上架87万棒,出口菌棒满负荷生产。2020年,基地总销售额达到450万元,村集体年纯收益达到2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

  昔日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聚宝棚”。

  庙湾镇党委书记魏昭凤介绍,今后,庙湾镇还将持续壮大香菇产业规模,开发香菇采摘园、观光园,建设恒温培养室、香菇深加工厂房,延长产业链增加香菇产业效益,助推乡村振兴,让香菇真正为百姓撑起致富“伞”。

  近年来,以庙湾镇为代表,耀州区基本形成了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鲜干果、中药材、香菇、设施蔬菜、奶山羊、光伏电站为主导的六大特色集群,基本实现了“一镇一业”。

  2016—2020年,耀州区财政共安排拨付各类扶贫资金16.3亿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3.5亿元。2021年以来,已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3亿元。

  耀州区的变化是陕西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今年以来,陕西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108.61亿元,同比增长3.58%,保持投入力度总体稳定,由脱贫县根据需要,统筹安排用于农业生产、畜牧生产、水利发展等项目,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湖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内省财政将统筹资金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公路建设、改善通讯设施条件、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

  动态监控加强项目资金监管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财政部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明确要求脱贫县编制年度整合资金实施方案,健全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确定好重点项目和建设任务,兼顾脱贫村和其他村、脱贫户和其他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都加强对财政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关资金的监督管理,继续抓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管理,落实公开公示等管理制度要求,强化项目库管理。

  铜川市财政局局长杨磊告诉记者,铜川市率先在全省制定《统筹整合财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办法》,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原则,落实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日常监管责任,建立市县和行业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

  鲍斌介绍,麻城市以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录入工作为契机,认真核对每一笔专项资金,确保录入率为100%,并将监督重点由事后督查关口前移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严格按照年度资金方案和统筹资金工作实际情况及时拨付资金。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公示制度,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还将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推动项目效益持续发挥。”鲍斌表示。

  靳炜峰介绍,湖北省财政厅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并加强与现有相关项目库衔接,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严格论证项目入库。原则上按规定从项目库中选择,提升资金项目效益。

  同时,支持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密切关注易返贫致贫人口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及时帮扶。省财政继续每年安排22亿元,优先用于农村低保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兜底保障工作。

  此外,指导各地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到户类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全面摸清资产底数,确定资产权属,县、乡、村三级分类建立台账。明确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主体,实行县级政府统筹、行业主管、乡村共管。

  广东省推动扶贫资产管理,实现资产家底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主体责任明确、收益分配合理、运行管理规范。探索逐步将涉农资金纳入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范围,加快涉农资金直达基层、直达农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财政政策效果。

  做强特色产业,扮靓田园乡村;保护绿水青山,助力圆梦小康。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各级财政按照中央要求,继续发挥好职能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记者 李忠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