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财经视点>中国财经报

中央地勘基金形成高效找矿突破格局

2016年7月8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日前,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发布的《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成果总结(2006—2015年)》显示,经过近10年“磨剑”,中央地勘基金已形成找矿高效突破格局,平均不到7个投资项目就找到1个大型矿产地。

  统计数据显示,2006—2015年近10年间,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累计投资矿产勘查项目405个,除23个退出未实施的项目外,实际投资开展矿产勘查项目382个,累计发现大中型矿产地共100处,其中大型63处,中型37处。这就是说,中央地勘基金投资的找矿项目,平均不到7个就能找到1处大型矿产地。矿种广泛涉及煤、铁、铜、铝、钾盐、锰、镍、铀、金等重要矿种,以及钨、锡、稀土等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形成了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内蒙古大营铀矿、四川攀枝花铁矿、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江西乐安县相山矿田西部铀矿、西藏尼雄铁矿等一批具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在能源矿产方面,内蒙古大营铀矿达超大型规模,成为我国最大的砂岩型铀矿,结束了我国无世界级大矿的历史,对缓解我国铀矿资源不足的现状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取得找矿重大突破的同时,“煤铀兼探”勘查思维的成功实践也积极促进了整个北方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金属矿产方面,四川攀枝花铁矿整装勘查区3个普查项目提交铁矿石资源量44.6亿吨,伴生二氧化钛资源量3.1亿吨、五氧化二钒资源量819万吨,均达超大型规模;江西省浮梁县铜坞—乐平市柏树坞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通过中央地勘基金和省级基金密切合作,共提交333类三氧化钨资源量236.14万吨,达超大型规模,另有伴生铜矿22.44万吨、银矿1165吨及锌、镓、镉等可综合利用;新疆若羌县坡北—漩涡岭一带镍矿普查通过与社会资金合作勘查,提交镍157万吨、伴生铜21.87万吨、钴6.35万吨,其中333类镍38万吨,达特大型规模,有力地拉动了社会资金参与找矿突破。此外,青海省茫崖镇大浪滩东北部深层卤水钾矿普查投入钻探6396.74米,测井6376.65米,初步估算(液态)KCl孔隙度1.5490亿吨,给水度资源量0.9580亿吨,其中333孔隙度资源量1.5464亿吨,给水度资源量0.9564亿吨,达大型规模,显示柴达木盆地深部具找钾的巨大潜力。

  从投入资金看,中央地勘基金找矿高效突破特点也非常明显。据统计,2006—2015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共批复了12个批次的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预算,预算经费总计49.88亿元,其中矿产勘查类项目经费47.66亿元,共完成槽探193.71万立方米、钻探225.21万米。这意味着,中央地勘基金平均每投入4700万元就形成了一处大中型矿产地。

  在收获找矿成果的同时,中央地勘基金还收获了丰硕的找矿科技成果。其中,内蒙古杭锦旗大营铀矿普查等4大成果分别获得中国地质学会评选的2009年度、2011年度、2013年度和2015年度十大找矿成果,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立项管理系统研究与建设获得2015年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银奖,内蒙古东胜煤田漫赖—车家渠地段煤炭普查项目获得国土资源部组织的2015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王俊)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