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财经视点>中国财经报

安全支撑控件:财政资金的立体“防护网”

2014年7月3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中,安全支撑控件肩负着确保资金安全的重任。每年十几万亿元的财政资金都要运行在这个系统上,容不得半点闪失。

  由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组织研发的“电子凭证安全支撑控件”,把数字签名、电子印章、安全传输等功能进行封装,供各类业务系统调用,实现各方系统的互联互通和电子凭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自2012年在河北省成功上线运行以来,安全支撑控件试点情况良好。

  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去年9月在河北调研时说,“目前我们的安全支撑控件和其他几个有关的软件确实效果很好,而且从执行的情况看,8个月了,没有一件差错,这是很不简单的。”

  一个“微创手术”的由来 

  说起安全支撑控件,财政部国库司信息管理处处长刘文卿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研发时的辛酸。

  “2007年支付电子化探索之初,我们将其称为‘无纸化’,直接目标是取消纸质单据,实现电子信息自动传输处理,解决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效能与效率问题。”刘文卿说,当意识到“纸质单据是安全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个假命题时,一切好像豁然开朗,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就由单纯关注“有纸”和“无纸”的安全性,转向如何整体提升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性。通过科学化的顶层设计构建一套新的电子化管理安全体系,可以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完美统一。

  在今年2月召开的支付电子化座谈会上,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翟钢专门谈到了安全支撑控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纸质凭证与电子信息并存,靠纸质凭证保证安全,靠电子信息提高效率,客观上割裂了管理链条,表面看是效率问题,实际上是信息安全信任体系问题。”翟钢说,要打破原有半手工、半自动的工作方式,必须整合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全链条式管理,构建全新的安全信任体系。同时还需考虑,现行管理模式下,银行垂直统一的系统与财政分散开发的系统之间,管理规范、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差异很大,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要实现跨部门的全链条式管理,就必须依靠电子凭证安全支撑控件,通过“微创手术”达到“1+1>2”的效果。

  “安全支撑控件是以信息安全技术为保障,以电子凭证库为核心,实现对电子凭证的操作、存储、交互和共享的服务中间件。”财政部国库司副司长赵永旺说,依托这一控件,目前支付电子化管理构建了“三位一体”安全网,从根本上提升了财政资金安全保障能力。具体来说,在管理上,以建立新的安全信任体系为核心,将传统模式下分散管理的各个环节整合成完整的管理链条,每一步操作都落实到人,各个岗位间无缝衔接、互相牵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控制上,以电子凭证库为抓手,固化安全控制规则,优化信息传输渠道,对电子凭证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使违规操作无机可乘。在防范上,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为基础,通过实施符合国家规范性要求的等级保护测评,夯实基础安全环境,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

  实现载体:电子凭证库 

  “实施支付电子化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基础和技术支撑。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产品的飞速发展,为支付电子化实施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刘文卿介绍了支付电子化的安全机理,它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为依据,利用国家认可的电子签名技术,实现国库资金支付管理全流程的实名认证、不可抵赖、不可篡改以及数据加密传输。通过电子化管理,将重要信息统一存储到电子凭证库中,实现操作留痕和实时反馈,一旦有异常情况能及时自动提醒或警示,提升电子凭证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从中可以看出,作为支付电子化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电子凭证库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子凭证库是我们在构建安全支撑体系过程中提出的创新概念和实现载体,它来源于对电子化业务的高度抽象,是融合了安全与标准化的重要载体。”刘文卿说,电子凭证库集成了“链条式”管理理念,通过一系列内置的安全规则,构建了立体安全“防护网”。

  辐射效应正逐渐显现 

  “为适应支付电子化管理对信息安全提出更高专业性和权威性的要求,电子凭证库由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开发,并免费提供给地方使用。”赵永旺说,支付电子化管理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较完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从试点省市情况看,电子凭证库各方对等部署,解除了他们在资金安全方面的后顾之忧,深受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的广泛欢迎。

  第一批试点的河北省财政厅反映说,通过改造业务系统和引入电子凭证库,形成了以电子凭证为唯一业务办理依据的完整管理链条,在关键岗位进行电子签章,把财政内部审核与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审核确认全部关联起来,形成业务管理闭环,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

  河北省工商银行机构部的刘毅说,在电子化管理系统运行前,财政部门有时一天就下达上千条授权支付额度,银行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纸质凭证与电子信息的人工比对,即使完成人工比对也无法保证100%的准确率。现在只要进入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凭证库就可以替代理银行把关了。

  重庆市财政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红说,在财政部的指导下,重庆市财政局逐步建立起了从数据中心机房到操作桌面系统的信息安全软件防护体系。实施支付电子化管理后,用电子凭证取代传统的“纸质单据”,既从意识上、制度上、行动上为信息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聚焦点,也必然会带动整体安全保障水平的提高。

  “电子凭证库是一个创新型产品,除了满足基本的安全和效率等电子化管理要求外,未来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刘文卿告诉记者,从财政内部业务管理来看,电子凭证库除了应用于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未来还可在非税电子化和政府采购电子化管理等方面“大显身手”,通过安全、高效地管理非税电子缴款书、政府采购交易凭证等,促进国库各项改革的快速推进。

记者 夏祖军 通讯员 田红梅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