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合力 织密“网”
——江苏财政大监督推行八年硕果丰
2013年11月7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财政监督,正如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更佳效果。从2006年开始,江苏各级财政全面推行财政大监督机制,其实追求的就是这种“合力”效果。
所谓大监督,说白了就是,在财政系统内部,除了专职机构以外,所有的业务部门都要做财政监督工作,从而使监督真正融入财政管理。
2006年4月,财政部在无锡召开现场会,力推这一全新的机制。此后,财政大监督如和煦春风,迅疾吹遍全国财政系统。
成果利用犹如生命线
“在我们常州,监督成果利用就好比是财政大监督的生命线。监督成果如果利用好了,往往能形成很好的财政政策和管理制度。”江苏省常州市财政局监督处处长郭佳讲了一个故事来印证她的观点:
郭佳在组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检查中,以财政监督干部特有的素养,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许多单位只注意房产、汽车等固定资产的管理,而对于已有的及私人捐赠的诸如字画、古玩、古籍善本等珍贵文物却疏于管理,虫蛀、单位搬家时丢失等原因,导致这些珍贵文物散失、损毁,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
为了加强对上述珍贵文物的管理,检查结束后,郭佳专门和市财政局资产管理处进行了沟通,引起其高度重视。市财政局为此专门发文,要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陈列品管理体系,对字画、古玩等进行登记,建立专门的资产台账,纳入财政资产管理目录。
此项由财政监督成果转化而来的财政资产管理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常州市财政局提供的数字表明,2011年至今,常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陈列品纳入财政资产管理的共有43家,陈列品数量已达24625件。
“没有财政监督检查,这项制度的确立也许需要推迟很长时间,甚至可能不会建立。”郭佳认为,监督成果的转化利用,是财政大监督模式的最好诠释:财政局内部业务部门都负有财政监督职责,部门联动才能做好财政监督。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常州的财政大监督,也是遵循“四全五统一”(四全即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五统一即统一检查计划、统一组织协调、统一规范程序、统一处理处罚、统一经费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原则来做的,却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
“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检查,和其他地方不同,是不请中介机构的。”郭佳告诉记者,进行检查项目时,检查组由财政局干部和特邀财政监督检查员组成。
特邀财政监督检查员制度是该局去年建立的,从100多名报名的人员中,聘请了35名。“都是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是兼职的。”郭佳解释说,年底还组织工作考核,并发感谢信给特邀财政监督检查员所在单位。
“特邀财政监督检查员制度的建立有三个好处。”郭佳说,“首先是缓解了我们人员的不足,现在监督处只有6人;其次是检查员参加检查能提高自身的财政政策、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最后就是检查员通过学习、检查,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也进行反省和自查,进一步规范了单位的财务管理。”
“可谓一举三得!”郭佳高兴地说。常州市财政局还在各业务处室设立财政监督联络员,一般由副处长担任;同时,在今年开展了财政综合检查,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对该行业单位的自查进行重点核查。种种举措,将大监督织成了一张严密的网络。“我们建立了内控制度,每个处室都理出风险节点,各处室指定联络人,共同参与内控制度检查。”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刘燮华告诉记者,每年的内部检查结果都要报局党组。“通过6名联络员,撬动全局180余名干部都来参与财政监督。”
该局还将财政监督的年终考评分数定为0.5分,占总分数的比例很大,各业务科室之间的分差往往只有零点零几分。
“我们以共同交叉检查为手段,联合乡镇财政上下联动,深入推进监督检查。”张家港市财政局监督科科长葛庆耀介绍说,今年8月份,市财政局抽调局里8个科室的业务人员,会同部分镇财政所的总预算会计,分组对各镇财政综合业务等开展全面检查。通过组织此类活动,让局职能科室人员进一步了解镇财政业务工作,而各所的总预算会计也能通过此次检查充分借鉴吸收其他所的业务专长,并能有效地与局职能科室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提升各自的业务水平。南通市财政则通过“控制”自己,革自己的命,全面调动全局人员参与财政监督,将控制的理念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
……
在这8年里,江苏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江苏的“财政大监督”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打造财政大监督的“标本”
从2006开始,为破解财政收支规模日益扩大、专职监督人员却相对不足这一难题,江苏省财政厅提出了建立财政大监督这一不同于传统监督模式的机制,并将其主要精神写入2007年开始实施的《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
“几年来,我们按照这一模式的总体要求,不断摸索、完善。”江苏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局长王保嘉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八个字来形容新机制建立的艰辛。
“我们的探索和努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这些方面狠下了功夫。”王保嘉对记者娓娓道来:
加强制度建设,在完善“大监督”机制上下功夫。为规范各项检查工作,制定了《财政检查工作操作规程》,对检查计划、查前准备、实施检查、交换意见、检查复核、检查处理、总结应用、立卷归档等八个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为规范聘用外部人员参与检查行为,制定了《财政检查聘请外部人员管理办法》,建立外部机构备选库,按照发布聘请人员公告、申请响应、抽选、现场监督与审批等程序选聘;对聘请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也作了明确规定。
为规范财政检查复核工作,制定了《财政检查复核办法》,对复核工作的组织、对象、内容、程序、时限和所需材料等作了具体规定。
为解决监督检查整改不到位,处理处罚决定落实不力的问题,制定了《财政监督检查结果跟踪落实暂行办法》,各业务处室主要负责人对检查结果的跟踪落实工作负责,要求将监督结果与预算分配挂钩。
为了配合财政特邀监督检查员制度的实施,制定了《特邀财政监督检查员管理办法》,对特邀检查员的条件、职责、权利、义务、选聘程序以及组织与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为规范内部监督管理,制定了《厅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办法》。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大监督机制的基础,对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突出检查重点,在预算监管上下功夫。王保嘉介绍说,预算监管主要围绕重大财政政策执行、财政收入质量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等方面开展检查。
“还有就是,我们今年围绕预算执行,开展省级部门决算检查。”王保嘉兴奋地对记者描述他们的“得意之作”:今年,首次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2012年度部门决算进行检查,查出很多违规违纪问题,并责成各单位限期整改,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完善规章制度。“通过检查,全面了解了省级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也为推进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夯实了基础。”
创新监督方法,在提高监督综合效能上下功夫。通过探索、总结实践经验,摸索出花钱购买“检查服务”、建立双向延伸检查机制(把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专项资金检查与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相结合)、建立联动检查机制等全新的监督方式方法。
建立特邀监督检查员制度,在整合监督资源上下功夫。“这是无锡最先搞的,2012年省财政厅开始借鉴实施。”王保嘉解释说。在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审核和遴选,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和市县财政部门,选聘了100名具有一定经验和专业素养的特邀财政监督检查员。
“这样既壮大了财政监督队伍,又提高了财政检查质量,同时将财政部门的管理要求直接灌输给部门和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互相学习借鉴,有助于提升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王保嘉高兴地说。
注重检查结果落实,在以查促管上下功夫。去年,江苏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制发了《江苏省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结果跟踪落实暂行办法》,明确全厅财政监督结果落实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业务处室负责跟踪督查和落实,监督检查局负责落实情况汇总与考核,从制度上保障了检查结果得到有效落实。
大监督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王保嘉却保持着足够的清醒:“毋庸讳言,我们江苏财政监督的短板有两处:一是财政监督机构跟不上,二是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大监督向何处去?如何适应财政监督的转型?江苏省财政厅纪检组长徐阳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重视制度顶层设计,积极推动《江苏省财政监督条例》研究起草工作;进一步强化全过程监督;建立健全动态监控系统:统筹规划,逐步创造条件,与省级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系统联网,与基层财政信息连通,与税库银联网共享相关信息,实现集日常管理、动态监控、分析预警、数据共享等功能的目标。
记者 刘明中 通讯员 钱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