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效能
2013年9月5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将边学边查边改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效能,十项整改措施初见成效。
改革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补贴调控政策
粮食补贴和调控政策既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又涉及上亿农民的切身利益。把这项政策实事求是地设计好、落实好,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
改革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当前,随着农民收入多元化和土地流转加快,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在弥补种粮成本方面作用不断减弱,补贴资金发放与农民种粮实际不符现象增多。按照财政部领导指示,经济建设司先后赴多地进行调研,深入田间地头获取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改革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建议,在发挥价格机制对收入激励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发挥财政补贴在调整粮食生产结构、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妥善处置“镉大米”事件。近期,“镉大米”事件导致湖南大米严重滞销,种粮农民受到一定损失,也折射出当前粮食调控和耕地保护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经济建设司由司领导带队,会同国家粮食局、中储粮公司第一时间赴湖南进行专题调研,走访种粮农民、收储库点和加工企业。在此基础上,该司提出对有关粮食收购、“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中央储备稻谷轮换支持政策等进行调整完善,支持地方政府有效处置“镉大米”事件,避免问题继续发展和积累。同时,结合完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政策思路,研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完善粮棉等主要农产品调控政策。目前,我国对粮棉等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与财政补贴相结合的保护性政策。但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能否有效解决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保护种植农民利益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经济建设司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客观实际,提出实行差价补贴试点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体系,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主动服务对口联系单位和部门
预决算管理是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基础性工作。经济建设司把增强服务意识作为重点,在财政部副部长刘昆带领下,主动到有实际困难的部门或特殊行业的单位走访,及时解决部门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加快批复基建项目竣工决算。在财政部召开的在京对口联系单位代表座谈会上,有单位提出部分基建项目竣工决算不及时。经济建设司克服项目数量多、情况复杂、人手不足等困难,对有关部门的基建项目竣工决算加快处理:对符合批复条件的抓紧批复,争取一个月内办结;对不符合批复条件的,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正式函告相关部门。
落实相关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有部门提出其所属单位退休人员津补贴存在缺口,导致国家出台的退休人员待遇无法落实。经济建设司经了解得知,原来是京外事业单位所在地出台津补贴新政或提高标准后,中央财政未及时安排相关支出。该司于是抓紧与财政部内相关司沟通,指导相关单位提供文件依据和补充必要数据,并逐个单位、逐个界别核实人数和标准,研究追加相关经费。
研究建立支持铁路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铁路政企分开取得实质性进展,但铁路总公司由于债务负担过重、导致亏损严重,自我发展能力受到制约。为此,财政部副部长刘昆专程带队到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调研走访,并带领经济建设司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铁路经营亏损、拓宽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为加快铁路建设、促进铁路健康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多措并举支持稳增长调结构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发展的理念和要求。经济建设司将此作为改进作风的着力点,从转变思路、完善政策入手,进一步减少项目审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调整支持光伏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财政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效果在不断减弱,单纯依靠批项目、发补贴,往往只是花大钱、办小事,激励和约束作用不足。为此,经济建设司多次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企业座谈研讨,积极研究整改。在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方面,调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支持方式,由投资补助改为度电补贴,下发了《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方面,对有关示范推广范围、标准进行了调整,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的办法将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通过价格杠杆以及标准、规范等手段引导和促进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
转变支持稳增长调结构的调控政策思路。过去的财政宏观调控更多依靠投资拉动和消费补贴来刺激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成效,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经济建设司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转变宏观调控政策思路,提出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划清中央和地方事权的前提下,利用财政存量资金支持稳增长、调结构,特别是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性安排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制定了支持信息消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产业等一揽子政策措施。
建立反“四风”的长效机制
经济建设司在研究整改措施时,特别注重围绕反“四风”,推进相关制度性安排,建立长效机制。
调整处室职能分工加强宏观政策研究。经济建设司以“转型强基”为目标,对处室职能分工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综合处不再管理部门预算和具体资金业务,集中精力开展宏观政策研究,特别是在研究中长期政策和拓宽国际视野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增强工作主动性。
有效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用。经济建设司与财政部投资评审中心研究协商,结合财政主体业务精心设计,今后将在基建项目竣工决算审核、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等方面更多地发挥财政投资评审作用,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厉行勤俭节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长效机制。
记者 刘明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