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九连丰”背后的财政身影
——江西省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纪实
2013年6月8日 来源:新华社
2012年,江西粮食总产以41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顺利实现“九连丰”;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达1020.4万亩,首次突破千万亩大关,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0%;全省农民种植两季水稻亩均纯收益预计可达1067元,首次突破1000元大关。
“赣粮丰天下足”。江西以约占全国1.8%的耕地,生产了约占全国3.6%的粮食。这令人称奇的“九连丰”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奥秘?
实行粮食补贴政策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
2001年,江西率先试点启动了减税免税的农村税费改革探索。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实行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全面取消了延续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加大补贴力度。2012年,江西粮食直补标准提高到每亩11.8元,良种补贴每亩15元,农资综合补贴每亩67.2元,农民种粮一季每亩可获补贴94元。全年两项补贴共拨付资金41.24亿元。据悉,三种种粮补贴实施以来,累计拨付资金200余亿元。
江西省财政不仅全力把粮食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而且还要用到农户心坎上。省财政厅要求各地每年4月底前,务必将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种粮农户手中,以解春耕时节农户的燃眉之急。同时派出督查组进行严格检查,确保补贴资金不占用、不挪用。
“减负担增补贴”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余干县三角乡农户袁自平的种粮面积由1999年的2亩增加到现在的420亩,除去成本,可获20万元左右收益。
补贴种粮大户推动粮食种植规模化
为了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2008年,江西省财政开始设立种粮大户补贴资金。在这一政策激励下,江西省种粮面积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由最初的6482名增加到2012年的11732名,水稻种植面积由236万亩增加到335万亩,为全省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财政厅经建处副处长李占荣告诉记者,为鼓励种粮大户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今年起江西调整种粮大户补贴政策,取消原来对种粮大户每亩16元的现金直接补贴,改为通过项目支持水稻种植大户。主要从金融支持、农田基础性建设两方面着手,对担保贷款、贴息、田间灌排工程、集中育秧点建设、土壤地力建设、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等六个方面的项目进行补贴。
江西省安义县鼎湖镇西路村村民凌继河种得一手好庄稼,是远近闻名的农民老板。上世纪80年代末,他嫌种田不赚钱,洗脚上岸,外出创业,先后做起建材、手机批发等生意。2008年,积累了资金的他,又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毅然回村重当农民。如今他承包稻田1.5万亩,聘请100多名农民帮他管理,每人每月能领到2500元工资,年底统一发放年终奖。2012年,凌继河共发放奖金140多万元。他告诉记者,中央惠农政策一项接一项,今年他将每亩出资460元,再多承包2000亩稻田,力争未来种田5万亩。
46岁的“种粮状元”刘高美是凌继河聘请的100多名农民里的一位。他带领7人管理了1000亩稻田,超产5万多公斤,作为队长他因而获得16.3万元年终奖。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家种了20来亩田,靠传统种田模式,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不久前刘高美买了一辆14万元的小轿车,他兴奋地说:“做梦都想不到,农民靠种田也开上轿车了。”
奖励产粮油大县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
近年来,江西粮油生产发展势头良好,连续获得中央给予的财政奖励。2012年,江西42个产粮大县、64个产油大县分获奖励资金8.6亿元与1.1亿元。八年来,江西已获奖励资金60亿元,在缓解产粮油大县财政困难、支持粮油生产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占荣告诉记者,为把这种奖励切实化为地方政府的动力,江西省财政立足实际,将粮食生产与奖励资金直接挂钩,对产粮油大县奖励范围实行“能进能出”,奖励资金做到“能增能减”,极大激发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产粮大县都昌县2012年水稻种植面积72.97万亩,获得1338万元奖励资金。在财政奖励的支持下,都昌县将奖励做得更细,在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并结合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给每位示范户发放价值50元购肥劵和一包硼砂。对4个百亩核心区的农户,按照每亩补助4斤良种和50斤配方肥的标准,实行物化补贴。
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夯实丰产基础
为了让有限的耕地有更大的产出,从2010年开始,江西省大规模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田成方、渠相遇、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12年,江西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达161个,双季亩产可达2136斤。
“近年来,江西自然灾害频发,春旱夏涝不断,我们之所以在严峻的条件下继续保持粮食丰产、农民增收,就是因为我们通过水利建设,大幅度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江西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张胜告诉记者。
自2009年起,江西省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小农水重点县绩效考评全国优秀。2012年,江西省小农水重点县累计达到98个,实现全省农业建制县全覆盖,名列全国前茅。省级小农水专项资金从2005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1亿元。
这些枯燥的数字在崇义县扬眉镇村民罗金燕的感受里却鲜活生动:“以前一下雨稻田全淹了,水都排不出去;真需要水时又来得慢,得半夜起来排队浇田。”而现在,她家稻田周边都修起了水泥沟渠,旱能灌、涝能排,“双季稻一亩地一年至少增产100斤”。(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