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援疆路 一生援疆情
2013年1月28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编者按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除了需要新疆各族人民的努力,同时更需要全国各方面的大力支持。2010年,中央决定在全面总结过去13年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援疆工作少不了财政支持各项事业有序推进,更少不了援疆财政干部积极参与无私奉献。本报今天刊发二则援疆财政干部小记,记述他们发扬财政精神,不仅承担起援疆资金“红管家”的重任,而且还与当地政府一道帮助各族百姓把日子过得更好的事迹。
陈少杰:让“菜市场”变为“指挥场”
记者还没见到来自杭州市财政局的援疆干部陈少杰时,就听说他在任阿克苏市财政局长不长的时间里就跑遍了每个基层财政所,先后荣获“阿克苏地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干部之星”等荣誉。
2011年9月9日,陈少杰首开微博:“曾经设想很多,比如援疆时坚持写援疆日记;拿起相机走遍新疆,但忙碌的财政工作让这些设想恐难成真。但高兴的是,对工作的设想却一个个梦想成真了,如:财政专户招标全疆首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公务仓制度积极酝酿、援疆资金有序管理、预算编制工作全面拉开,呵呵,祝愿新疆更加好!”
记者的采访就从这段微博开始。
“想不到资金压力这么大、想不到部门追加报告满天飞、想不到财政局像个信访局。”陈少杰的几个“想不到”道出了他刚来时最大的感受。他笑说,那时候觉得自己的办公室有点像“菜市场”,办公室里全是来要钱的人,外面排队等的还是要钱的人,一整天下来没有思考财源如何抓、支出结构如何优化、财政改革如何推进,被一系列事务性工作缠得脱不开身。经过一段时间摸清家底后,他找出了隐藏在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原因:即部门预算编制不规范、财政工作缺乏计划性、财政体制不顺畅、财政历史欠账多。
一个个难题摆在陈少杰面前的时候,他勇担重任,敢于创新。2011年10月,他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带领全局业务干部理清各部门前三年项目资金安排,坚持“存量保基本,增量优结构”理财思路,整整奋战一个多月,夜夜加班到凌晨,终于审核编制了阿克苏市财政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可行的部门年度项目预算。
之后为顺利推进预算执行,他又推行了年初预留项目和年中追加项目资金分类限时审批制度以及部门预算执行进度通报会制度,缩短年初预留项目资金审批时间,逐步减少年中追加项目审批数量,倒逼预算编制规范,以制度管人管事,减少了部门跑要项目资金的现象,同时极大提高了财政局的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他狠抓财政支出管理、财政制度建设,并且积极鼓励干部开拓创新,带给财政局新气象、新变化。2011年,阿克苏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99亿元,首破10亿大关,同比增长34.78%,实现历史性跨越。在陈少杰的带领下,阿克苏市财政工作有了新变化:由他牵头出台的《阿克苏市规范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申请审批流程办法(暂行)》,建立了预算单位执行进度通报制和重大项目资金执行进度跟踪制,并在此基础上又有了年终结余资金收回和漏斗式管理制度,切实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有效变“资金跟着项目走”为“资金推着项目走”;《阿克苏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弥补了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空白,结束了资产管理工作长期无章可循的局面;在全地区率先出台《杭州市对口支援阿克苏市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着力将援疆项目对接好、制度建设好、资金保障好,确保了援疆资金安全高效合规运行……
如今,陈少杰还是那么忙碌,可他的同事们却在感慨他的办公室不再像从前那样“热闹非凡”了,可以说财政管理、财政各项业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他的努力下正在财政局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个个令人可喜变化的背后,是陈少杰作为财政管家的责任和担当,就如他的同事对他的评价,来到这个边陲小城援疆以来,他以过硬的作风、过硬的业绩办阿克苏事、当阿克苏人、讲阿克苏话,全身心地融入到了阿克苏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中。
陈少杰说,衡量他援疆工作成不成功,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他的办公室是不是从忙于事务忙于追加报告审批的“菜市场”变成集中精力谋划争取有利于阿克苏长远发展财政体制的“指挥场”,实践证明,他成功地完成了“菜市场”到“指挥场”的完美蜕变。
刘启生:此地无家胜有家
见到刘启生时,他己经从河北财政厅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援疆两年了,大家还记得刚来时他挺白的,现在像个黑人了。春节回河北探亲,朋友见面都笑问他:你这是援疆去了还是援非洲去了?
担任巴州财政局副局长的他下基层到一线看项目、看工程是常事。来疆后刘启生和一些援疆干部一样,由于劳累和环境不适,患上了高血压和高血脂,但他总说这没什么,当地领导和同志们给予他们关爱,时常让他感觉此地无家胜有家,家的感觉总是自心底油然而生。
“有责任,也有我的新疆情结吧。”谈话间才知道,刘启生的叔叔、姑姑在上世纪60年代就来到了新疆,用刘启生的话说,他是沿着父辈的足迹来新疆工作,既有感情,还有责任。
谈起自己参与其中的河北援疆各项工作,刘启生变得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要求援助省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援疆工作首位,援疆项目建设要充分尊重受援地意见,着力帮助解决各族群众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热点民生问题。援疆资金重点要投向改善民生、增强创新能力、生态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和干部人才对口培训等方面。作为援疆资金的管理者之一,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在河北和巴州两地组织了多次大型产业对接洽谈会,协调组织80多家重点企业负责人来巴州和农二师(兵团)考察对接。建立了省市两级产业援疆项目库和季调度制度,并制作了产业援疆系列电视片和两次“河北新闻媒体巴州行”大型宣传报道活动,吸引了更多河北企业赴疆投资兴业。截至2012年6月份,河北主要骨干企业在疆进行产业投资突破300多亿元,重点涉及新能源发电、智能微网、精细化工、综合物流以及新型管材等方面。
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在专业技术援疆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三个一”活动:每人至少要带出1名徒弟,每人为所在单位填补一项技术空白,每人每半年要作一次高水平的技术讲座。河北制定了帮助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实施方案,在全国援疆省份较早起动了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河北培养工作,目前已接受学员1036名。组织巴州和农二师基层干部赴河北轮训,确保两年完成3264名的轮训任务……
说起这些事,刘启生不愿谈及自已,他说,这些都是河北全体援疆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援疆人。”他说。
除了担任巴州财政局副局长,刘启生还担任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资金管理处处长。他告诉记者,按照中央统一要求,以2009年地方财政收入为基数,按0.3%的比例确定2011年资金核定数为2.99亿元,依照后续年增长8%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应筹集对口支援新疆专项资金17.51亿元,按8∶2的比例分配给巴州和农二师,为加强援疆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廉洁,特制定了《河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资金筹集拨付办法》《河北省对口支援新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资金管理办法,援疆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制度,实行统一筹措、统一拨付、统一核算,按照“交钥匙工程”、“交支票工程”、人才技术对口培训项目等分类,规定了包括援疆资金申请拨付各个具体环节的流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