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纪实
2012年6月4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4月初,一份编号为“皖政(2012)50号”的安徽省政府文件下发到全省各市县和省直各部门,并相继传达到省内各企业。这份名为《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50号文)的文件,分5个部分、共30条,重点聚焦企业解困,要求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扶持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堪称安徽省近年之最,为饱受发展瓶颈之困的企业送去了“真金白银”和“比黄金还重要”的信心。记者近日在安徽调查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情况时,感受了这份文件的政策威力和功效。
政策“含金量”高
“省政府50号文提出的政策措施,‘含金量’高。”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对记者说,在30条措施中,涉及企业解困和结构调整的各10条,扩大外贸进出口的2条、招商引资的3条,其他5条是金融服务方面的。
以第一部分关于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为例,50号文提出了10条具体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对困难较多的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实行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各级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要尽快落实到企业,充分发挥引导和放大作用;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如暂缓调整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标准,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暂缓征收河道滩地临时占用补偿费、铁路护路联防费等;允许困难企业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缓缴期限暂定6个月;对各类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组织当年毕业生在当地就业达到一定比例,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审核确认,由当地政府给予一次性补贴;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给予200元—1200元培训补贴;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产品;在省内外和境外开展省产品促销活动,组织参加各类产销对接会,搭建销售平台,扩大产品销售;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煤电油气运调度,建立煤电供需奖惩制度,落实省内煤电供需合同,确保不出现无计划拉闸限电,确保重要物资及时供应,等等。
以上这些政策措施涵盖增加财政投入、落实结构性减税、完善财政补贴、加强服务和政策引导等方面,为企业解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让政策尽快落地
50号文出台后,安徽省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纷纷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让政策尽快落地,切实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作为文件起草的重要参与部门,安徽省财政厅第一时间召开办公会,组织学习、强化责任、抓好落实。、
——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和计划。将50号文规定的由省财政厅负责的5项牵头办理事项和7项协办事项分解到有关处室,明确责任,严格要求,并实行旬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密切跟踪财政经济运行态势。4月中旬和下旬分别召开了财政预算执行分析会和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动态和全面了解企业和经济运行态势,宣讲省政府50号文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确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落实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提高政策,年减轻企业负担10亿元。严格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缴入国库,纳入财政预算。对2012年度暂缓征收的河道滩地临时占用补偿费和铁路护路联防费,督促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收费缓征政策,并积极研究解决财政负担经费问题。这样,今年保留的省级立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只有一项了。
——积极落实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政策。及时拨付11.5亿元就业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各类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补贴,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就业。目前已分两批认定4300户工业困难企业,第三批认定工作也将尽快展开。
——及时开展困难企业认定工作。主动配合人社部门,分批开展困难企业认定备案工作,对困难企业的社保费予以缓降,并给予稳定就业岗位补贴。
——通过财政金融结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创新方式整合有关财政资金3亿元,建立中小企业专项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与工商、建设、徽商、兴业、招商、民生等银行合作,按5—10倍放大,争取以上银行年内为产业集群镇、特色产业基地、中小外贸企业新增发放贷款20—30亿元,大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等。
为保证政策落到实处,省财政厅加快支持企业发展资金拨付进度,对政府已定的省属企业支持资金立即拨付,对年初预算安排的涉企扶持资金原则上在5月底前拨付完毕。截至4月15日,省财政共拨付支持企业(包括工业企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资金134亿元,其中,拨付奇瑞、江淮和星马汽车技术研发费用补贴1.7亿元。
政策效果如何,企业感受最深。江淮汽车集团财务部部长姚静告诉记者,公司近日收到一笔来自省财政的7000万元研发补贴。她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汽车行业遭遇“寒冬”,江汽今年一、二月份的销量和收入同比下滑,7000万元的财政补贴正是“及时雨”,对公司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起到了加速作用,有利于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记者 夏祖军 通讯员 李志斌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