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财政阳光在农村更加温暖
2012年2月9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硬化街巷,出行方便多了;建起便民超市,购买日用品不用外出了;修起农家书屋、健身场所、文化活动场所,咱农村人有地方读书、休闲、锻炼了;免费上中等职业教育,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担忧了;交了养老保险,老年生活有保障了。”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亲历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实惠后,山西省广大农民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道不完的幸福。
为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011年初,山西省省长王君提出,启动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投资300亿元,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为落实好这一惠民工程,省财政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紧密配合,资金上足额到位,实现了及时、超目标任务落实和保障。
为落实好全省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省财政厅积极参与了工程前期调研及推进工作,并就资金筹措等问题提出建议。通过挖掘潜力、整合资金的方式筹措78.18亿元,使省级应负担部分全部落实到位。为加强资金管理,省财政厅与省交通厅联合下文,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细化了资金管理程序,保证了资金高效使用。
山西省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工程任务是用两年时间建设10354个行政村便民连锁店,2011年建设任务为5526个村(店),2012年完成剩余村覆盖任务。2011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了1500万元,同时争取到中央农村便民店全覆盖补助资金5571万元。2011年8月30日,省财政下达资金6921.2万元,支持新建或改建农家店6242个,超计划任务716个。
省财政安排2040万元对“非两区”县的行政村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按每村1万元予以补助;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2040万元对“非两区”县行政村购买健身器材予以了补助。2011年5月,下达2191.5万元,对全省尚未完成村文化场所建设的4383个村按每村5000元予以补助,6月,下达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资金4080万元,按照相应标准对相关村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予以了补助。
镜头一:“以前村里一到冬天,大部分人会选择打麻将来度日。农家书屋建成后,村里打麻将的人渐渐减少了,许多人会选择‘借书看’来过冬。”在壶关县龙泉镇秦庄村的农家书屋里,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镜头二:2011年9月7日下午,安泽县和川镇沁水庄很是热闹。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村委会请来了郑州市豫剧团,在新建的影剧院舞台上唱起了大戏。今年72岁的刘万精,是个老戏迷,村里有了自己的戏台子,让刘大爷乐得合不住嘴:“今天是第一次在自己村里看戏,党的政策就是好,丰富了我们这些老年人的生活。
按照省政府部署,2011年4月,省财政拟定了《山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覆盖实施方案》并上报了省政府。7月,与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全覆盖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该省中职免学费的进度、范围、标准及资金筹措原则。12月,根据工作方案测算的资金,省财政下达14289万元免除了全省职业高中学生的学费。
2011年6月,省财政厅会同省人社厅确定了55个新增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并以省政府名义正式上报了财政部和人社部,经国家审核批复,该省试点县达到了97个,全省新农保试点县覆盖面达到84%。省级预算安排2.2亿元对原有12个省级试点县予以补助;安排5000万元对新增试点县实行以奖代补。全年下达新农保补助资金11.56亿元,使全省141.7万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镜头三:“参加新农保以后,我们每人每月能领到65元钱,像日常用电、买个油盐,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了。”长治县苏店镇苏店村68岁的韩培基提起每月领到手里的养老金,脸上乐开了花。
截至去年底,全省近2万个行政村的街巷硬化开工里程为93250公里,完成19567个行政村的街巷硬化,建设里程92096公里,覆盖率达到69.4%;建成便民连锁商店7010个,完成年度任务总数的128.2%,累计完成22512个村,覆盖率达94.1%;农家书屋全覆盖年度任务全部完成,覆盖率达到75%;体育健身场所完成年度任务的104%,覆盖率达96%;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器材配送达100%;全省289所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195129名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全部免学费上学,共有30万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覆盖率达到68%;新农保试点县扩大到97个,占到全省农业县的84%。
镜头四:2011年10月5日,太原市小店区贾家寨村街巷硬化工程完成。至此,贾家寨村实现了进村通道、入户通道全硬化目标,村民们高兴地说:“再不用受那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苦了。”
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老百姓交通、教育、文化、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曾经因路愁、因买东西愁、因求学就医难而愁的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展开了舒心的笑颜。
“想当年,走路粘,喝水咸,手里没有零花钱,想找资料进县城,想学知识楞求人。看如今,政策惠民有大爱,农村实现了全覆盖,看看这广场,走走这马路,黑天半夜能散步;想学知识甭远走,农村书屋啥也有;老百姓现在真露脸,老来老去有保险。”应县大黄巍乡北湛村民贺登清编的这段顺口溜道出了全省广大农民对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感激之情。
本报记者 郭中 通讯员 薛朝阳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