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催生“第四次科技革命”
中国财经报
今年以来,“新能源”频频迎来政策暖风:2月中旬,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为北京等13个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授牌;2月下旬,国家出台了年内在全国推广1亿只节能灯的财政补贴政策;3月下旬,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文,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20元/瓦的补贴。而此前通过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也决定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一连串政策的背后,表现出国家推广利用新能源的决心。有专家表示,如果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是经济形势所趋,那么从战略的眼光来看,新能源是金融危机给经济长远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也是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重点。
“和种地一样,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指出,能源工业未来的方向将是从能源资源型走向能源科技型。美国利用经济低迷的时机,大力发展新能源,如果成功了,未来的能源格局可能将被美国所主导。
“发展新能源可以被看成是第四次科技革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新能源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发展方向,促进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可以推进能源结构乃至经济结构的转变,对国民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从事太阳能生产的企业较多,目前电池、组件等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太阳能电池需求量很少,大部分的企业只能依靠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企业订单减少,开始艰难度日。光伏产业一时间跌入严寒的冬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新能源的积极性。
对此,国家及时出台了“太阳能屋顶”的补贴计划,就是以建筑领域为突破口,通过财政补贴的示范推广作用,推动光电建筑应用,拓展国内应用市场,创造稳定的市场需求,促进我国光电产业健康发展。
据财政部介绍,此项政策的意义在于通过政策推广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深全社会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了解。这不仅符合当前节能减排的需要,也是经济危机下保增长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发展新能源对替代常规能源,促进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已宣布启动太阳能行动计划。该计划确立了2050年前后使太阳能成为我国重要能源的远景目标,同时确定了2015年、2025年和2035年达到规模利用的三个阶段目标,并且确定以光伏、光热、光化学、光生物等太阳能转化利用的几个主要途径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作为突破,在核心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转移转化等几个层面实施太阳能行动的计划。这标志着国家主导太阳能利用进程的起步,具有重大意义。(韩馨仪)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