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否企稳回升 政策空间仍可拓展
新华网
辩证看待统计数据 “回暖之路”并不平坦
需要保持清醒的是,并非所有的关键数据都可圈可点,像出口、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仍然处于明显的下滑状态。经济数据突出表现为“有喜有忧、冷热不均”,以部分指标判断经济走向显然不够全面。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下降了8.3%,全国财政支出却增长了34.8%,收支紧张的矛盾开始显现。总体来看,2009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非常突出。
外贸进出口的跌幅虽有收窄之势,但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这并不意味着外需明显好转。“事实上,更多是由于中国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和企业自主调整的举动开始见到了一些成效。”有关专家分析。
“而且,一时的经济数据也有局限性。”经济学家包永江说,上半年仍是经济寻找明确方向的“窗口时间”,现在经济处于小幅波动的筑底回升状态,不可盲目乐观。
山东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去年下半年主要钢材价格从每吨接近6000元降到3000多元,钢铁厂停产,价格略有回升,又都开足马力生产,结果价格又降了。“这说明钢材价格仍处于筑底波动的低迷状态,尚难言中国经济已走稳。”
“经济的最终反弹只有在投资持续两年减速、过剩生产能力得到充分淘汰、民间资本全面恢复活力之后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说。
但对于部分不尽如人意的数据,更多的专家给出了较为积极的解释。姚景源说,外贸进出口下降,主要是外需减少拖累所致,应属正常现象,并非我国外向型经济失去竞争力。危机之下,我们应做的是借机提升水平,练好内功。“也许几年后,我们应感谢这场危机提供了经济转型的良机。”
至于财政收入下滑,姚景源认为,它不仅有经济增长放缓的被动因素,也出于政府让利减税的主动作为。从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可以看出,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越是在“逆周期”地加大促就业保民生的财政支出力度。如中央财政2009年安排“三农”支出增长20.2%,社保等民生支出增长29.4%。
“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中国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姚景源说,“这样做短期内可能给财政收支造成一定压力,但从整个经济周期考量意义深远。”
实现“保八”尚需努力 政策空间仍可拓展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人代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位“8%左右”。
但去年第四季度我国GDP增幅已下滑至6.8%。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国际日前发布报告预计,一季度GDP增幅将继续下滑触底。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发布的《亚洲及太平洋2009年经济和社会概览》,2009年中国经济将实现7.5%的增长率。但姚景源、贾康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8%左右的增速仍是实事求是的目标。
贾康说,进入第二季度之后,如果增长不尽如人意,政府还可以“相机抉择”调整政策扩张力度。“除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成长性之外,在相机抉择的概念下,扩张性政策安全区的可用空间、可用的政策工具组合以及我们的经验,合在一起,也是我们信心的组成部分。”
有关专家分析,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可能制定进一步的应对方案。
姚景源认为,中国的刺激政策力求将经济回暖由U形拉成V形,而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等于试图牵引中国经济由V形反转变回U形。经济能否尽快复苏,取决于两种力量的消长。“我们宁可把困难估计得重一些,影响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把工作准备得充分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