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在眉睫的汽车节能减排
2008年9月12日 人民日报
汽车以燃油为动力,是除工业外最主要的用油行业。全国的汽车到底耗油多少?众说纷纭。比较权威的说法是:2005年全国汽车消耗的燃油占中国石油总消耗量的39%,目前新增石油需求的2/3来自于交通运输业,这个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至关重要。
“油老虎”为何不减反增
众所周知,大排量乘用车因其耗油量大被称为“油老虎”,而在我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大排量乘用车却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排气量在3升以上的汽车9.2万辆,增长86.9%,高出同期我国汽车进口总体增速33.7个百分点;进口越野车10.8万辆,增长78.9%,比同期我国汽车进口总体增速高出26个百分点,占我国汽车进口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4%提高至51.5%。有关厂家的统计表明,8月份北京市场销售的进口大排量奔驰车数量为7月份的1倍。记者在北京东郊一家宝马车专卖店看到,排量4升以上的进口宝马,很多型号脱销。
据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统计,国产轿车平均发动机排量从2006年上半年的1.53升提高到2007年上半年的1.68升。仅一年时间,每辆新车平均排量增幅达9.5%、油耗增长5%左右。
油价节节攀升,大排量乘用车理应受到冷遇,为何在中国如此热销?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林逸博士认为主要原因是:
燃油税迟迟推不出。虽然从10多年前起许多人大代表每年就此提出议案,但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出台。国家规定购买大排量乘用车时要缴纳25%到40%的消费税,可那是一次性的,且不影响燃油价格,致使我国油价比国际市场低廉。同无车族和小排量乘用车比,大排量乘用车用油越多占的便宜就越多。
没有打到公款消费的痛处。据权威人士测算,国内现有大排量乘用车主,个人占20%,机关团体企业占80%。无论提高消费税还是出台燃油税,对公款购车都触动不大。
炫耀性消费观念膨胀。国人普遍认为开好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事业成功的体现,是财富的外在表现。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高消费税甚至高油价都能承受。
小排量乘用车优惠政策不明显。至今1.0升以下的小排量乘用车得到的优惠,只是消费税下调了2%,相对几万元的车价仅省了几百元,没有什么吸引力,导致市场占有率不断走低,大排量乘用车乘隙而入。
采取综合措施,将乘用车排量降下来
首先要在适当时候出台燃油税,这是开展汽车节能减排的基础性措施。如果推出燃油税,现有的养路费等各种税费将被捆绑收费,以达到“多跑路多交、少跑路少交”、“多用油多交、少用油少交”的目的,既符合市场规律,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美国的大排量乘用车销售随着油价的攀升而锐减。可以说,我国燃油税出台之时,就是大排量乘用车销售出现拐点之日。
降低公车的排量标准。如公车全部或大部分采用排量在1.0升以下、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乘用车,就可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行政开支、为群众做出表率的目的,一举四得。
针对炫耀性消费开展宣传教育。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孟黎加研究员说, 19世纪末,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暴发户,这些人为了在社会上获得地位与声望,肆无忌惮地通过无节制消费商品(或服务)来使自己的支付能力可视化,以达到与他人作歧视性对比的目的。如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已抛弃这一理念,更注重生活的品质和节能环保,而不是排场。中国百姓有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再加上宣传教育和政策导向,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一定能迈过这个坎,向节能减排的方向健康发展。
让小排量乘用车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1.0升以下车型的市场占有率为7.4%,2007年仅为6%,今年上半年销售持续疲软,一个重要原因是利润只有二三百元,相当于大排量车的十几分之一。由于没有优惠政策,大多数生产厂家0.8到1.1升的发动机研发处于停顿状态,而都忙于研发同样低税收的大排量发动机,以迎合中国市场需求。
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迫于资源环保的压力,小排量乘用车已越来越成为时尚。例如日本专门立法鼓励微型车的生产和销售。韩国所有收费道路对微型车减半收费,在停车场内划定微型车专用停车区。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立法,在产业、销售、使用上向小排量乘用车倾斜;甚至连交纳停车费都可以按车的大小区别对待。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未来汽车的节能减排,主要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本届奥运会使用了500台新能源汽车,其中混合动力大客车25辆,纯电动大客车50辆,氢燃料电池车13辆。林逸博士介绍说,科技部早将多类新能源汽车立项,有的还纳入“863”计划;国内许多研究部门、厂家都在做,有的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燃气汽车。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北京市有5000多辆乘用车在使用。因气价大大低于油价,所以也属节能型汽车。
纯电动车。用于城市固定公交线路运营比较合适。不足之处是电池寿命较短,成本高些,一辆大客车用的电池60万元。
氢燃料电池电动车。世界专家们公认,石油用完后就进入以氢为能源的时代,因此以氢为燃料的电池是发展方向,它的优点是不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缺点是要使用贵金属,氢的制造要用电,成本高。国外一个氢燃料电池上千万人民币,国产的也要300万至400万元。今年8月1日,北京公交在801路颐和园北宫门至人民大学区间,投入3辆氢燃料电池客车运营。
混合动力轿车是最具产业化前景的汽车,一般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内燃机车发电机、蓄电池),可节能20%—30%,普遍认为已进入产业化前期,长安、奇瑞、一汽为本届奥运会提供了77辆。去年底长安宣布具有正式产品的批量生产能力,但因为国家没给优惠政策,企业成本高。
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市场培育期,需要政府推一把,在研发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在消费环节给予补贴,提高新能源汽车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