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济日报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00年至2008年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交通建设:
人便其行 货畅其流
全长1100多公里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填补了我国惟一不通铁路省区的空白,成为青藏高原永载史册的辉煌穿越。开通3年来,青藏铁路共运送旅客900多万人次,发送货物700万吨,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据统计,西部铁路建设投资从2000年到2008年完成3026.3亿元,占到当前铁路建设投资的40%左右,为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增强区域合作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从2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底的近3万公里,增长50%,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37.1%。西部地区铁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运力紧张得到缓解,在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和保障电煤供应等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目前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以上,预计到2020年,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路网结构和路网规模将大为改善。
2000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8.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927公里。到2008年底,西部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42.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8.1%,其中高速公路16456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23.2%。“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1.6万公里全线贯通,西部开发八条省际干线公路西部路段已基本建成,贫困县出口路、通县油路、县际公路陆续建成通车,通乡公路建设全面启动,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实现98.3%和81.2%。
此外,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等12个干线机场和敦煌、包头等30个支线机场实施了大规模改扩建,新增林芝、九寨沟等21个支线机场。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
能源通信:
加快建设 拉动发展
全长38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于2004年底全部建成,实现全线商业供气,到2008年底,累计完成输气量454亿立方米。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管道工程、长庆—呼和浩特输气工程相继完工。随着西部地区丰富油气资源的加快开发以及周边国家油气进口量的不断增加,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川气东输管道工程、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工程、克拉玛依—乌鲁木齐成品油管道复线工程正在抓紧建设。2000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新增油气管道里程14130公里。
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全面推进。到2008年底,西电东送装机规模达6318万千瓦。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西藏、新疆、青海、云南等省区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10年来,通信干线和支线建设加快,进一步扩大了通信容量,提高了通信质量和服务水平。新增长途光缆线路23万多公里、长途光缆纤芯498万公里,累计铺设长途光缆线路近35万公里、长途光缆纤芯723万公里。
城乡设施:
稳步实施 逐步完善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西部地区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用水条件的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据统计,2000年至2009年9月底,国家累计安排西部地区中央水利投资1270亿元。其中,2000年至2008年底,西部地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总额为1068亿元,年均投资119亿元,年均投资增速达21%,远高于同期全国中央水利投资11%的增长速度;西部地区中央水利建设投资占全国中央水利建设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17.5%提高到2008年的37%,提高了20个百分点。2009年1月至9月,全国共下达中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572亿元,其中西部地区占到总投资规模的35.4%。
此外,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到2008年底,西部地区完成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367亿元,城市用水普及率达到86.7%,燃气普及率70.4%,污水处理率54.7%,生活垃圾处理率64.7%,人均道路面积10.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7.1%。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