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日报
成效显现 鼓舞人心
新年伊始,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尽管2008年我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但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沉着应对,科学决策,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方针政策,使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
2008年,是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的一年。尽管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到6.8%,但全年仍然保持了9%的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估计,2008年全球发达经济体增长1.4%,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6%,我国9%的增长率依然是一枝独秀,而且这一增速是在连续5年高于10%的高增长形成的较大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实现的,殊为不易。
2008年,是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的一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2850万吨,这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首次实现连续5年增产。亩产达到330公斤,比上年增加13.4公斤,增长4.2%,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实现连续5年粮食单产持续上升。粮食连年丰收,为国家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是物价涨幅快速回落的一年。我国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将通货膨胀率从处于峰值的8.7%控制到了5%以内。物价涨幅的有效控制,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扣除物价因素,2008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去年12月份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了不少令人鼓舞的积极变化。
————消费实际增长加快,去年12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7.4%,比11月份加快了0.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回暖,12月份的工业生产速度比11月份加快了0.3个百分点,尽管加快幅度不大,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尽管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今年1月份多项经济指标仍实现“开门红”:全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4.5%;文化、旅游、教育、电讯等服务消费收入同比实现明显增长。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41亿美元,高于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以来各月平均61.66亿美元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近期钢材、橡胶、焦炭、铁矿石等生产资料价格也陆续出现回升趋势。
最新监测数据表明,各项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效应已初步显现。
调控有力 统筹兼顾
面对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政策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政策力度之大、调整方向转换之迅速,都是历史罕见的。
去年先后有两次宏观调控取向的重大调整。一是年中,针对通胀压力逐渐释放,经济增长开始放缓,沿海地区出现出口下滑、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情况,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调整,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双防”转为“一保一控”,即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二是进入四季度,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再次做出重大调整,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果断地把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密集出台的“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全力保护中国经济的航船在疾风骤雨中破浪前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再担重任。两年多时间内将安排4万亿元资金启动内需,成为全球瞩目的一大亮点。4万亿元作为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为直接;4万亿元释放出强烈信号,加速市场信心恢复。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了解到,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第一批1000亿元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在2008年12月18日前全部下达,目前已在各地具体实施。第二批1300亿元的中央投资,从项目到资金春节前也已完全到位。从中央到地方,从民生工程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到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下达的投资正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货币政策方面,自去年9月以来可谓月月有动作。从9月到12月,央行在4个月内5次下调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2月份全国新增贷款超过7700亿元。今年以来,信贷迅速增长的势头更为明显,1月份全国新增贷款达到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创出我国月度新增贷款的历史新高。
“信贷规模迅速增长表明,我国的银行系统能够迅速回应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并大规模调动资金配套财政投入,显示了我国金融系统在保增长中的活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
产业强则经济强。钢铁、汽车、纺织工业、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接连出台,既着眼于解决工业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又致力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为稳定外需,出口退税率经历3次调整,涉及纺织、服装、轻工和机电产品等,为出口企业缓解困难、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持。
……
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共克时艰,“保增长”成为人们的共同行动。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分析说,目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经全面进入衰退,这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对于“保增长”所面临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克服困难,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是信心;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重要的也是信心。我们有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有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居民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巨大发展空间,有稳健的金融体系,有良好的生产要素体系,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2009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和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之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挑战和困难是最好的磨砺。历史将证明,在挑战中前行、在困难中奋起,我国经济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