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财经视点>经济日报

用百倍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8年3月10日  经济日报

    中央财政支出的民生“清单”
    教育,1562亿元;卫生,832亿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762亿元;廉租住房制度建设,68亿元……政府工作报告中一连串中央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数据,成为代表委员们连日来热烈讨论的话题。
    1562亿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陈凌孚委员:教育投入进一步投向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过去5年,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全国财政用于教育支出累计2.43万亿元,切实解决了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凌孚说。
    陈凌孚委员曾在农村基础教育岗位工作4年,多次到苏北地区农村调研,“农村义务教育变化很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了教育公平。在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使1.5亿学生和7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受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将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体现。”陈凌孚委员说。
    陈凌孚委员还特别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补贴制度,这让他很振奋,“教育投入进一步投向农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着力提高农村和西部地区教师岗位的待遇,有利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832亿元--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王有利代表: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农民受益也越多
    “有了新农合,农民看病也能报销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大减少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武陟县滑封村党支部书记王有利说,“我们村的参合率达到了100%。今年省里又有了新政策,住院报销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到3万元,农民更没顾虑了。”
    王有利代表说,在滑封村,村办企业还出资50万元设立了一个大病基金,收益用于村里人看大病。此外,一旦村民得大病,其在村办企业的股份还可以提前支付分红。“在我们村,即使看病要花10多万元,医药费也基本能得到保证。”
    滑封村所在的武陟县在2003年成为河南省新农合试点县。以试点为基础,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逐步扩大。2008年,新农合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80元。此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要扩大到全国50%以上的城市。
    5年来,全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支出累计6294亿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重点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我们农民看病心里更有底了。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我们农民受益也越来越多。”王有利代表说。
    2762亿元--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刘家强委员:从试点开始,逐步探索总结经验,一定能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经过4次调整,四川省人均月养老金水平从530元提高到了近930元。”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家强说,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四川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5年来,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累计1.95万亿元,比前5年增长1.41倍。“这给全国各地积极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持。”刘家强委员说,四川省正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成都、广元、自贡、德阳等地正在试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这将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刘家强委员说,2008年,广元市开始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建设一体化的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制度。目前,广元的劳动保障标准化服务建设顺利开展,农民养老保险也开始推行了。
    刘家强委员表示,我国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从试点开始,逐步探索总结经验,一定能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68亿元--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胡宪代表:68亿元投入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凸显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的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还特别指出今年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地方各级政府都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凸显了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的决心。”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市长胡宪说。
    “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要看群众认可不认可。”胡宪代表谈起近年来南昌市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住房保障工作深有感触,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如何保证投入,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一个课题。
    胡宪代表说,南昌自1997年开始推行以公有住房租金核减方式为主的廉租住房制度,2003年6月启动廉租住房租金配租方式,2005年1月开始尝试收购二手房实行实物配租。截至目前,市级财政历年累计投入廉租住房专项资金6755万元,全市廉租住房制度的受益家庭达17046户。2008年,南昌市将建设经济适用房70万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30万平方米。
    “68亿元投入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凸显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的决心,有了制度保证,相信68亿元的投入,一定能取得让百姓满意的效果。我们也更坚定了把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和管理‘好事办好’的决心。”胡宪代表表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