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信息公开>财经论坛

江西专员办:释放财政政策改革红利 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发展——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财税政策效应分析

发布日期:2017年01月22日

  根据财政部领导关于加强对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监管的指示精神,江西专员办发挥就地就近优势,组织人员深入赣州、吉安、抚州原中央苏区,对赣南原中央苏区财税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财税政策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2012年6月28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以来,财政部高度重视,深入贯彻,明确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政策支持原中央苏区先行先试,中央财政加大对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财力支持,对口支援瑞金市,并持续抓好政策、资金、措施的有效落实,对赣南原中央苏区民生改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彻底改观,截至2015年底,《若干意见》确定的原中央苏区振兴第一阶段目标基本实现。  

  一、西部大开发财税政策为赣州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13年,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文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对设在赣州市的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随后,江西省发文明确具体审核确定办法,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2012年以来赣州市共为1762户(次)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4.57亿元,共为企业减免关税1.86亿元,涉及有色金属、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形成“洼地”效应,为企业减负增效,优化招商环境,吸引着更多投资者到赣州投资兴业,推动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2012-2015年,赣州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5户。2015年赣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124亿元,实现增加值753.2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38.2%,较2011年提高6个百分点。 

  二、出台先行先试政策为原中央苏区发展注入活力  

  财政部全力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开展先行先试,为赣南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如,积极推动赣粤东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协调环保部等中央部委和广东、江西两省,共同建立赣粤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10月19日,江西、广东两省人民政府签署了《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约定2016-2018年江西、广东两省每年各出资1亿元,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资金根据流域治理效果对东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给予梯级奖励,并跟踪协调推动两省完善试点的配套机制办法,为赣南原中央苏区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累了新经验。将赣州列为全国唯一的稀土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地区,在产业成果转化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支持赣州市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引进建设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赣州稀土产业集群加速向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创新型新兴产业领域延伸。目前,赣州稀土企业装备水平、自动化程度、节能环保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占全产业比重由2013年的24.4%,提高到2016年的40%以上。大力支持电商扶贫试点。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赣州市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赣州市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签订合作协议,建成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园)26个、县级运营中心33个、乡级服务中心123个、村级服务站1425个。赣州市农村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实现92.84亿元,增长160.3%,电商卖出指数增长120%,居江西省第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带动了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20多万人创业就业,成为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三、重大项目倾斜支持帮扶赣南原中央苏区“造血”  

  近年来,中央财政在重大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赣南原中央苏区一系列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有力地促进了赣南原中央苏区各项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赣南原中央苏区自身“造血”功能不断增强。如,油茶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油茶产业发展补助资金支持赣州油茶产业发展,带动社会投资14.55亿元,并撬动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金60亿元。目前,赣州市已完成新植油茶13万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2万亩,带动全市3万户贫困户、13.5万贫困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人年均增收800多元,油茶已成为赣南农民名符其实的“脱贫树”、“致富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面貌。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赣州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重点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10月开始,中央财政积极支持赣州市全部3461个行政村开展综合整治,将推动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彩票公益金项目促进老区公益事业。“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下达专项彩票公益金9.6亿元,赣州市筹集配套资金9.4亿元,支持新建光荣院、综合福利院、敬老院44个,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19个,全民健身及体育场所37个,有效推动了赣南原中央苏区社会养老、残疾人康复、公共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四、财政资金补助不断为赣南原中央苏区“输血”  

  《若干意见》实施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赣南原中央苏区财政补助,通过持续“输血”提高赣南原中央苏区财政保障能力。如,财力补助支持原中央苏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将部分原中央苏区县新增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独立工矿区转移支付范围,并在地方政府债券分配方面给予支持,帮助赣南原中央苏区有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011-2015年,赣南原中央苏区人均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支出等指标年均增幅均在15%以上,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江西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专项补助帮助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对原中央苏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薄弱学校改造等民生项目加大支持力度,赣南原中央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好改善。2011-2015年,赣南原中央苏区累计完成83.4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2.32万公里农村公路、6万余公里电力线路改造任务,红军烈士遗属遗孀及后代全部住上新房,有效缓解了住房难、出行难、用电难等问题;解决了522.7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赣州市在提前解决规划内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的基础上,还解决了18.36万贫困村及边远山区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困难问题;改造农村薄弱中小学校4214所,建设幼儿园2769所,其中赣州市每个乡镇新建了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县乡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1323所;落实6.5万“两类”困难人员抚恤补助资金。突出民生问题基本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得到改善。  

  五、对口支援提供全方位支持  

  财政部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对瑞金市开展对口支援,从人才、技术、政策、项目等各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每年专门研究制定对口支援工作方案,为瑞金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扶持政策。财政部领导多次深入赣南原中央苏区调研指导,组织相关司局开展对口支援专题调研。财政部经建司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党组指示要求,根据对口支援工作方案,牵头协调财政部各司局、江西专员办、江西省财政厅、赣州市和瑞金市,广泛调查研究、深入论证协商,结合瑞金市的实际细化对口支援重点工作安排,逐一明确各司局对口支援工作的任务、措施和要求。财政部其他司局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密切加强同瑞金市的沟通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突出困难,在相关政策、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和支持,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项目落地、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江西专员办发挥就地就近的优势,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动态跟踪政策资金落实情况,多次组织人员到原中央苏区开展调研,将原中央苏区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报告财政部有关司局,并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协调帮助解决。财政部派驻赣州、吉安挂职的十多名干部,入赣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沟通对接,除了帮助争取支持之外,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帮助群众办实事,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财政部还接收原中央苏区财政干部到财政部机关挂职学习、接受锻炼,将赣州市纳入西部地区财政局长培训计划范围,2015年安排50余名赣南财政干部参加财经知识培训班、财政局长培训班,赣南原中央苏区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财经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