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宝:我与财政同甘苦三十年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07日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财政局 赵长宝
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事业蒸蒸日上,都离不开财政财力强大支撑。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工作实践证明了一个道理:改革是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个人作为一名财政人见证了淮安区财政改革近30年的发展历程。
那个难忘的秋天。怎么也没有想到,我多年的梦想居然成真,学校毕业有幸成为一名财政人,一干就是近30年。我从内心感到十分自豪,并愿意今生今世化作一只春蚕,决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吐丝,用奉献谱写青春,用追求谱写人生,用毕生心血谱写一曲曲财政壮歌。怎么也没有想到,在校时憧憬的美好工作,在现实中却如此艰难而困苦。更没有想到,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许多年来,竟如此曲折而充满酸甜苦辣。
斗转星移,我在财政岗位上工作一晃已近30年了。从一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成为财政战线上一位普通老兵,满头的青丝也平添了几缕白发。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30年以前秋天,当我带着满怀希望与追求跨进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财政局的大门。老局长认真地问我:“知道淮安的财政收入有多少?”我老实回答说不知道。我当时不可能知道。那时的财政收入数字严格保密,其实捉襟见肘,少得可怜。老局长对我语重心长说的第一句话是:“财政工作千头万绪,千辛万苦,任重而道远啊!”,从老局长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我深深地懂得了这一句话的份量,也领悟了身担的职责。后来,无论是在科教文卫会计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税政会计工作上,我都能时时刻刻铭记着一个财政工作者的身份,始终以“诚信为本、不做假账”为座右铭,以园满、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而自豪。在财政近三十年的工作中,我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由于近年来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我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获“淮安优秀知识分子”、“优秀共产党员”、“满意公务员”和“淮安区五一奖章”以及“江苏省财政系统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从那时步入“财门”的学生,曾担任财政局总会计、副股长、副科长、科长、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党总支书记,到如今即将退居二线,我参加工作近30年,干财政近30年,对财政工作的情谊是难割难舍。有人说,我是财政工作的行家里手,而我觉得,我只是淮安区财政近30年的一个同行者,我们沐浴风雨阳光,为每一步曲折而揪心,为每一个成果而自豪。如今,淮安区百万人民的“行囊”已不再那么“简单”:1985年,淮安区地方财政收入满打满算不过2723.2万元;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4.8%,比1985年增长了158倍。
近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是那么短短一瞬;然而,对于一个人,却经历着艰辛与快乐,使人生的价值在坚强的步履中延伸......
经济开放开放进程中,我们力推经济发展与财政壮大的互动,淮安区财政乃有本之木,本固枝荣;淮安区财政乃有源之水,源远流长。2001年,我参与出台了加强乡镇财源建设的意见,采取政府推动、典型带动等抓财源的做法,带来了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26个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达到19亿元以上,许多乡镇地方财政收入过两千元。区内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收入占境内财政收入的比重“两个比重”不断提高,折射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乡镇财源建设加强了,区级财源建设更不能削弱。针对区级财源建设薄弱的状况和体制的变化趋势,2007年,又参与出台了加强区级财源建设意见,使全区财源建设攀上一个新的高点,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
是什么给予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1994年以来,淮安区财政财实施了许多改革,尤其是2002年以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资金“以拨代支”的支出方式,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堵塞了跑冒滴漏,淮安区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特别是近年来突出“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建设公共财政改革总体思路.即:收入一个笼子,就是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取消收入过渡户;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同时对非税收入支出实行预算管理,并在年初细化支出预算,未列入预算项目不得在当年支出。预算一个盘子,就是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将每个部门的所有收入、支出通过一本预算详细地反映出来,并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对一年有多少钱,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进一步提高了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支出一个口子”,就是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时,均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给供应商,或者拨给那些提供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取消中间环节;改革了财政对企业发展的扶持方式,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深化了货币分配改革,取暖费、水电费、电话费等改“暗补”为“明补”,实现了公平合理,节约了能源和资金。
改革必然有阻力,但不改革没发展,不改革没出路。比如,淮安区率先实行政府采购之初,有些部门认为花钱不方便了、捞点好处没机会了,派出人来说情、设阻力,要求在某些方面开口子或放一马。但是,我们没有允许,坚决把应该纳入的全部纳入。如今,政府采购制度普遍推行,证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正确性。近30年,财政工作实践证明了一个道理:改革是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不可停顿。我要做淮安区财政继续改革的探路者,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
近30年,风雨兼程,我们一路同行;近30年新的起点,我们从头跨越;近30年,虽然头上青丝冰霜,但我仍将在工作上辛勤耕耘,勇于进取,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奋发向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伴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当了科学家,也要争当一名优秀工人。”我们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小事连大局,一滴露珠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就象辛勤的蜜蜂无私奉献着甜蜜与芬芳,我愿作为一株不知名的小草,在财政事业的沃土上增添绿色的清新。祖国走过了六十多年风风雨雨,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为一名财会人,我要为实现这一梦想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